文章详情

营业执照吊销后签的合同还有没有效

营业执照吊销后签的合同符合下列法定有效条件就是有效的:行为人具有民事法律行为能力;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合同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法律规定的其他有效条件。同时,行为人还有权解除合同,属于法定解除事由之一。

公司注销后原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公司注销后,并不影响合同的法律效力。如果公司注销前没有进行清算,注销后可起诉股东。合同在签订之时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由双方签字盖章即可生效,特殊约定的除外。

公司注销意味着公司法律主体的灭失,但不能否定公司在注销前合法签订的合同。只能说在公司实体灭失后,若有公司的继受主体,由其继续承担合同权利义务,若无相关继受主体,公司所承受的合同的权利义务消灭。

只要是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公司没有被注销,该合同就是有效的。如果在注销的时候公司已经被注销,那么该合同为无效合同,因为签订合同的主体是不存在的。公司在被注销之前,理应对于一切债权债务包括员工工资进行清算,而清算的工作之一是合同的清理。既然公司已经合法注销,那么其合同清理工作也应当完毕。

《公司法》

第一百八十八条 【公司注销】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

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 我国《合同法》并未明确规定合同的生效要件,但根据《民法通则》第55条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的规定,可以归纳出合同的生效条件为以下几点:

1、要行为人具有相应的缔约能力;

2、意思表示要真实;

3、要不违反强制性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同时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企业法人已经不具有相应的缔约能力,所以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

扩展资料: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这一要件要求当事人能够了解合同的状况和法律效果,对保护其合法权益和减少纠纷均具有意义。 自然人签订合同,

原则上须有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得亲自缔约,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签订,但有如下例外:

1、可独立签订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纯获利益,或被免除义务的合同;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签订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

3、可独立签订日常生活中的格式合同或事实合同,如利用自动售货机、乘坐交通工具、进入游园场所;

4、签订处分自由财产的合同,如学费、旅费等由法定代理人预定使用目的的财产和处分;

5、其他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的合同。按照我国原来的法律规定及其理论,法人签订合同严格地受其宗旨、目的、章程及经营范围的制约,超过经营范围的合同无效。这种做法受到了学说的批评,现已有所发展。

具体案例:

安徽蓝天领航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15户企业连续两个年度未依法报送年度报告且未进行纳税申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18年11月22日在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网站、原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刊登公告督促当事人限期年报,当事人至今仍未履行法定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安徽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2019年1月28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网站、

原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门户网站发布拟吊销当事人营业执照公告,并告知当事人有陈述、申辩和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安徽蓝天领航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15户企业在法定期限内未主张上述法定权利。

当事人的上述行为,构成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一条“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可以由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的,

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可以由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第七十九条“分公司有本章规定的违法行为的,适用本章规定”的规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依法吊销当事人营业执照,其债权债务由股东组织清算,分支机构由其法人企业组织清算,并依法办理注销登记。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安徽这15户企业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并办理注销登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效合同

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hlawzx.com/laws/1585.html
相关推荐

王熙 律师

主任律师

立即咨询
Lomu
用我千方百计,解你千头万绪。

文章

228

收藏

869

人气

1941

粉丝

141

北京法院 二审 民事案件 近一年 改判率7.71%,本案女方父母出资给子女购房,一审出资性质没有被认定为借款,二审成功撤销一审判决认定购房出资为借款实属不易✊ 除结合各方存在亲属关系且男女双方尚在离婚诉讼的背景外,还要结合各方对于借款或赠与过程、动机的陈述性意见,看能否得出出资系赠与大额财产的推断。 从价值导向角度看,成年子女购房不是父母的义务,特别是在当前高房价背景下,因子女经济条件有限父母在其购房时给予资助属于常态,除明确表示赠与的以外,应视为以帮助为目的的临时性资金出借,子女负有偿还义务。

王熙 律师

2022/11/30 18:28:15

立即咨询

法律精湛,不负重托!委托人对工程施工完毕后,对方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尾款!天用律师团队研判案情、收集证据、专业辩护,成功收回36万余元工程款项!选择专业团队,结果才更有保障!

王熙 律师

2022/11/22 15:50:39

立即咨询

国家社会安定公平靠正义感的律师默默付出💪

王熙 律师

2023/9/14 11:01:02

立即咨询

分享伙伴的喜悦💓💓💓

王熙 律师

2023/9/26 10:42:41

立即咨询

最好的服务是案件结束后,当事人还想继续为自己的企业聘请法律顾问

王熙 律师

2022/12/1 15:31:20

立即咨询

如何确认双方存在借贷的关系? 在实践中确认双方存在借贷的关系,主要看是否符合民间借贷关系的构成要件。 一是借贷合意,即款项交付的原因必须是双方认可的借贷行为,这也是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成立的首要前提。如双方存在认识偏差或一方对借贷合意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查明的案件事实,按照基础法律关系审理。 二是款项交付,即双方应实际交付了合意中确定的金额,这是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成立的必要条件。如借款未实际交付或实际交付数额与借款凭证载明的不一致,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实际交付情况认定法律关系成立与否、利息如何计算。 司法实践中,对借款是否实际交付及交付数额的审查,已经得到了普遍的遵循。但对借贷合意的审查,因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且没有统一标准,导致部分案件中“经手人”“介绍人”对非基于借贷合意的款项交付承担偿还责任。 因此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 法院会综合审查借贷合意和款项交付,从而判断双方是否存在民间借贷关系。

王熙 律师

2022/11/24 17:20:21

立即咨询

恋爱期间男方一直向女方各种理由借款,分手后男方否认借款事实并失联,直到开庭男方还在绞尽脑汁的狡辩,经过多轮磋商男方终于认清了现实并放低姿态来和解👍🏻 每段感情都值得被尊重🥳 每个人的利益都值得被保护🥳

王熙 律师

2023/4/27 16:38:20

立即咨询

技术驱动法律,互联网+门店 “云律所”模式

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咨询我的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