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买卖合同不成立的条件

买卖合同不成立的条件包括当事人中有一方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拒不履行公共利益义务,或者合同内容违法、违反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等。

买卖合同是指出卖人将物品转让给买受人,买受人支付相应的价款,达成一定的法律关系。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买卖合同可能出现不成立的情况。在我国,买卖合同不成立的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当事人方面:买卖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否则合同无效。例如,当事人中有一方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等情况。二、合同内容方面:如果买卖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违反公序良俗、违反强制性规定等,合同就可能无效。例如,合同中涉及国家保护的文化、自然资源等,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合同无效。三、履行义务方面:当事人在买卖合同中必须履行公共利益义务,否则合同无效。例如,当事人拒绝履行国家规定的税收义务等。四、其他方面:合同成立时,买卖双方需要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并达成共识。如果存在虚假意思表示、重大错误、欺诈等情况,也可能使合同无效。

买卖合同不成立后,如何处理各方已经履行的义务?如果买卖合同不成立,已经履行的义务需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具体而言,应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分别考虑能否退还已经支付的价款、赔偿因合同解除所产生的损失等。

买卖合同是指出卖人将物品转让给买受人,买受人支付相应的价款,达成一定的法律关系。如果合同不成立,可能会对当事人的利益产生影响。因此,在签署合同时,当事人应当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以避免纠纷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得到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超过其民事行为能力的范围实施的,无效。

保险合同不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法律分析: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效, 虚假表示与隐藏行为订立的合同无效,违反强制性规定及违背公序良俗订立的合同无效,恶意串通订立的合同无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合同不成立的要件是哪些?

合同不成立的构成要件是:

1、合同不存在双方或者多方当事人;

2、合同的成立不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

3、当事人并未达成一致;

4、合同不具备基本约定事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八十三条

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合同法关于承诺合同不成立

一、承诺在什么情况下合同不成立

合同不具备成立的要件,即不成立。合同的不成立,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一人自行订立合同;

2、当事人之间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不一致,未形成要约、承诺的合致;

3、合同的客体不确定;

4、要物合同未履行物的给付;

5、须经批准、登记方能成立的合同未履行批准、登记手续;

6、法律规定或者是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订立书面合同且未履行的。

二、区分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1、内容判断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订立过程的完成,也即主体对合同的基本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合同的生效则指依法成立的合同为使其具有法律所赋予的约束力而产生的效力。合同的成立与否属于事实判断问题,其着眼点在于判断合同是否存在,而合同的有效与否则是法律价值判断问题,其着眼点在于判断合同是否符合法律的精神和规定,能否发生法律上的效力。判断合同是否成立,其结果只能是成立或不成立的事实,而判断合同是否有效,其结果则有生效、无效、效力待定、可变更、可撤销等多种情形。

2、适用规则合同的成立适用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有从事合同行为的意志自由,可以自由地选择合同的相对人、订立的形式和合同的内容,依其自由意志创设权利义务关系。只要具备意思表示这一基本事实,合同即告成立。而合同的生效必须在国家的干预下,依法判断合同是否合乎法律,只有合法的合同才能有效。合同成立的条件只涉及到当事人之间的问题,而合同生效的条件不仅涉及到当事人,还涉及到法律的要求问题。两者虽然都涉及到意思表示一致,但二者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合同的成立要求意思表示一致,即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而合同的生效则进一步要求意思表示的自主性和真实性。

3、要件不同关于合同应具备何种一般要件才可成立,通常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合同的一般成立要件包括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和以订立合同为目的。

综上所述,合同的成立与否取决于承诺是否生效,如果承诺生效,那合同成立,如果承诺不生效,则合同当然的不成立,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适用于所有的合同,不会有例外的情况,所以签订合同时要注意这些问题。如果还有其他疑问的欢迎来咨询。

合同法合同不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法律分析:法律合同不成立的条件有: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保险合同不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保险合同不成立的条件主要包括:

1、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

2、投保人与保险人就合同的主要事项并未达成一致;

3、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当事人未落款或者未履行主要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合同成立必须具备的一般条件有哪些

1、存在双方或多方订约当事人。

2、订约当事人对主要条款达成合意是合同成立的根本标志。

3、合同的成立应经过要约、承诺阶段,同时也意味着当事人具有明确的订阅合同的目的。此外,对于实践性合同来说还应把实际交付物作为成立要件。

合同成立需要具备哪些要件

合同成立始于承诺生效,它是当事人对合同标的、数量等内容协商一致的结果。所以,合同成立必须有以下两个要件:

1、须有两方以上订立合同的当事人;

2、对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等内容经协商一致,达成合意。

合同不成立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不具备成立的要件,即不成立。合同的不成立,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一人自行订立合同;

2、当事人之间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不一致,未形成要约、承诺的合致;

3、合同的客体不确定;

4、要物合同未履行物的给付;

5、须经批准、登记方能成立的合同未履行批准、登记手续;

6、法律规定或者是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订立书面合同且未履行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合同不成立的因素

法律分析:1、一人自行订立合同;

2、当事人之间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不一致,(未形成要约、承诺的合致意思重复)

3、合同的客体不确定;

4、要物合同未履行物的给付;

5、须经批准/登记方能成立的合同未履行批准/登记手续;

6、法律规定或者是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订立书面合同且未履行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hlawzx.com/laws/2116.html
相关推荐

王熙 律师

主任律师

立即咨询
Lomu
用我千方百计,解你千头万绪。

文章

338

收藏

49

人气

1941

粉丝

828

事故责任无法划分,按照对方百分之八十的责任支持的诉请,打破了责任无法划分按照同等责任划分的局面💪

王熙 律师

2023/5/7 20:07:07

立即咨询

当天委托当天解决难题。本案闹到信访办工作,最后化干戈为玉帛,双方握手言和再展笑容,谈判是个技术活🤣

王熙 律师

2023/8/17 20:49:25

立即咨询

毕业之后还有考试的小伙伴😉

王熙 律师

2023/7/11 19:20:05

立即咨询

当事人一审自己应诉,最终一审判决当事人一方败诉;二审委托我们代为上诉,上诉过程中,我们指导当事人配合准备了大量有利证据,庭审中充分发表代理意见,最终二审成功改判。收到判决书那天,当事人激动得落泪了。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处理,才能最大程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王熙 律师

2022/11/23 19:41:12

立即咨询

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

王熙 律师

2023/7/18 8:32:48

立即咨询

早🥳

王熙 律师

2023/4/12 8:57:04

立即咨询

如何确认双方存在借贷的关系? 在实践中确认双方存在借贷的关系,主要看是否符合民间借贷关系的构成要件。 一是借贷合意,即款项交付的原因必须是双方认可的借贷行为,这也是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成立的首要前提。如双方存在认识偏差或一方对借贷合意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查明的案件事实,按照基础法律关系审理。 二是款项交付,即双方应实际交付了合意中确定的金额,这是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成立的必要条件。如借款未实际交付或实际交付数额与借款凭证载明的不一致,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实际交付情况认定法律关系成立与否、利息如何计算。 司法实践中,对借款是否实际交付及交付数额的审查,已经得到了普遍的遵循。但对借贷合意的审查,因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且没有统一标准,导致部分案件中“经手人”“介绍人”对非基于借贷合意的款项交付承担偿还责任。 因此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 法院会综合审查借贷合意和款项交付,从而判断双方是否存在民间借贷关系。

王熙 律师

2022/12/3 19:22:29

立即咨询

技术驱动法律,互联网+门店 “云律所”模式

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咨询我的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