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入职免责协议什么情况才能签
法律分析:在免责协议符合以下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签;1、协议的双方对协议的内容有处分的权利。2、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果。3、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公司可以和员工签订工伤免责协议吗
法律分析:公司不能和员工签订工伤免责协议,即使签订了,排除劳动者工伤索赔权利,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无效。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公司可以和员工签订工伤免责协议吗
法律主观:
公司不可以和员工签订工伤免责协议。如果公司在劳动协议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的权利,或者具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的规定等情形的,该协议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员工自身有疾病,可以签免责协议书吗
可以签免责协议书,但是需要符合相关规定。自身有疾病,可以将病历等资料留存,让对方签字确认,但是并不能以此免除公司的其他责任,比如缴纳社保责任。与有病史的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约定的免责条款不能免除用人单位的所有责任,排除劳动者的利益,这种免责条款无效。
法律分析
协议免责要想具备法律效力除了符合责任范围的限定外,还要满足以下条件:协议的双方对协议的内容有处分的权利。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果。采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手段达成的协议是无效或者可撤销的。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侵害社会公益和第三人的利益。对一方显失公平的协议也是可撤销的。协议免责采用的形式。协议免责既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既可以明示做出也可以默示做出。但是采用书面形式有利于从法律上证明协议免责的效力。依法成立的事业单位,包括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各种单位,如学校、医院、出版社等。其在国家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有权使用劳动者。依法成立的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有权使用劳动者。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妇联、研究会、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在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有权使用劳动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格式条款无效:(一)具有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条规定的无效情形;(二)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三)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
单位让年纪大的员工签免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吗?
没有法律效力。劳动合同中的免责协议如果是免除用人单位责任,排除劳动者权益的,该免责协议是无效的。协议免责是指当事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免除一方或者双方责任的结果的行为。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表现。协议免责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责任范围,一般仅限于民事和行政责任。
法律分析
免责协议如果符合以下条件有法律效力:1、协议的双方对协议的内容有处分的权利。2、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果。采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手段达成的协议是无效或者可撤销的。3、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侵害社会公益和第三人的利益。对一方显失公平的协议也是可撤销的。具有以下情形的免责条款系无效:(1)显失公平的免责条款无效;(2)以各种方式、手段订立的免责条款,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无效;(3)格式合同免责条款未向对方当事人提醒注意和详细说明的无效;(4)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条款无效。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请问企业与员工可以签订免责协议吗?免责协议和劳动合同有什么关系?
可以。
确认免责条款的效力,如同确认其它民事法律行为一样,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要件。一般情况下只要经当事人协商确定的免责条款,不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违反有关的法律,其免责条款是有效的。确定免责条款有效,应具备以下法律要件:
1、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合同的成立意味着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这个意思表示必须要明确且真实。合同中所约定的全部条款都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经过深思熟虑后形成的真实意思表示,否则无效。
2、必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双方的意思表示都是通过一定的条款表现出来的,意思表示一致应当表现为在合同全部条款和内容的协商一致。即使是格式合同,也必须对规定的条款(包括附加条款)达成一致,必须为对方当事人所接受才能缔结生效,否则无效。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合同订立阶段:免责条款的提出方必须确保该免责条款成为合法有效的合同的组成部分。确保合同合法有效是免责条款发生效力的前提,一个无效的合同,免责条款是不可能发生效力的。
2、免资条款必须载于合同文本之上,或能够举证证明被免责条款的口头合同的部分。
3、使用清楚,明确,不易产生歧义的文字表述免责条款的内容,是当事人提出免责条款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免除或减少未来风险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
3、本着公平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原则提出免责条款,是免责条款能够发生法律效力的基本前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免责声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动合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事法律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免责条款
要求员工签定免责协议,这协议合法有效吗效
1、首先要看免责协议的内容是什么,免除谁的责任,免除什么责任。2、如果是用人单位单方面免除自己的责任,不承担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责任则是违法的。3、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合同或协议是无效的。
员工在入职前因自身有病与单位签了免责声明,假如后期发生情况单位是否责任、免责
员工在入职前因自身有病,与单位签了免责声明,并且双方都对此无异议的,后期发生情况单位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但是如果有如下情形的,免责声明是不合法的,无效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第四十条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第四十一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条 式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第五十三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1、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合同或协议是无效的。
扩展资料:
协议免责要想具备法律效力除了符合责任范围的限定外,还要满足以下条件:
1、协议的双方对协议的内容有处分的权利。
2、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果。采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手段达成的协议是无效或者可撤销的。
3、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侵害社会公益和第三人的利益。对一方显失公平的协议也是可撤销的。 协议免责采用的形式。
协议免责既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既可以明示做出也可以默示做出。但是采用书面形式有利于从法律上证明协议免责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