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履行派出所调解协议的后果
不履行派出所调解协议的后果如下:
1、请求派出所恢复行政处罚,除此以外还可请求对方承担当时约定好的违约责任;
2、持调解书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对方按照调解书上的金额执行。
调解协议具有如下法律效力:
1、确定当事人间民事法律关系的效力,人民法院的调解书送达当事人或调解笔录生效后,表明双方当事人对曾经发生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已经取得共识并得到法律的确认,原先争议的法律关系演变为无争议的法律关系,权利方应依法行使权利,义务方应依法履行义务,双方当事人从此不得对此法律关系再发生争议。这是法院调解书在实体法上的效力;
2、结束诉讼的效力,当事人的调解协议是在人民法院主持下自愿达成的;人民法院根据调解协议制作的调解书和调解笔录,则是在法律上对当事人调解协议的确认。因此,人民法院的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和调解笔录依法生效后,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益争议,在法律上已最终解决,当事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向人民法院再行起诉,这是法院调解在程序法上的效力;
3、强制执行的效力,调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在人民法院主持下自愿达成的,一般情况下当事人都能自觉履行。若调解书有给付内容的,一方当事人又不履行确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综上所述,派出所的调解,属于当事人双方在行政机关主持下的调解程序,不具有终局性。调解协议不排斥受害人主张伤情鉴定,如果受害人能够充分证明此伤确属当时打架所致,并被鉴定为重伤,因未过刑事责任追诉期,则可以引起公诉刑事案件追诉程序。调解协议相当于是一份民事合同,表示已经就此事达成和解,除了协议的内容外,放弃追究对方其他责任。对于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达成协议后后悔的,当事人可以另行起诉。由此看来,当事人有权反悔。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三十一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
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怎么办
签完执行和解协议后当事人又不履行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强制执行,如果当事人在法院执行过程中签了执行和解协议,正常情况下人民法院就会中止执行,中止执行后,强制执行程序还是可以依法恢复的,而且,拒不执行和解协议,还有可能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和解协议,是指债务人与债权人会议之间就债务清偿、避免破产清算所达成的书面契约。和解程序开始后,为达成和解协议,债务人须向债权人会议提交和解协议草案,供其审_讨论。
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处理办法是:
1、如果是在法院主持下签订的调解协议,如果对方不如期履行,该协议受法律保护,可直接申请法院按协议要求对对方强制执行。
2、如果是在相应的行政部门、执能部门(如当地政府、劳动仲栽委云会)等)组织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如果对方事后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诉,如果对方不如期履行,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法院一般会维持该协议。
3、如果是双方自行达成的调解协议,对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向与该事项相关的行政执能部门申请仲裁(如涉及劳动关系的可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或向法院直接起诉,在正常情况下法院也会以最初的协议为准。
和解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和解书和只记入笔录的和解协议生效后,可以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后果:
1、结束诉讼程序。法院和解是人民法院的结案方式之一。和解协议生效,表明人民法院最终解决了双方当事人的纠纷,民事诉讼程序也因此而终结,人民法院不得对该案继续进行审理。
2、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解协议生效后,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和解协议中得到确认,民事争议已得到解决,当事人不得对此法律关系再发生争议。
3、不得以同一诉讼标的、同一的事实和理由再行起诉。但是,对于和解和好的离婚案件或者和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原告如果有新情况、新理由,在6个月届满后,可以第二次起诉,请求法院审理解决。
4、不得对和解协议提出上诉。和解协议是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达成的,当事人一旦接受和解协议,就意味着放弃了上诉权。因此,无论是在一审、二审还是再审程序中达成的和解协议,均不能提起上诉。
综上所述,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零二条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百三十七条
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
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法院调解对方不履行协议怎么办
法律主观:
法院调解后对方不履行,应该向原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制作的调解书经双方签收后就发生法律效力,因此,一方不履行调解书内容的,另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法律客观: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 执行机构,执行工作由执行员进行。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制作笔录,由在场的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人民法院根据需要可以设立执行机构。 第二百三十七条 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 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法律后果
法律主观:
民事 诉讼 调解书不执行的法律后果: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具有法律强制力和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 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通知其履行后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采取强制的执行措施。 在 强制执行 中,如果被执行人拒不执行,甚至以暴力、威胁方法予以阻碍,; 人民法院可根据 民事诉讼法 、 刑法 规定,可对其罚款、拘留直至判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 拘役 、 罚金 或者 剥夺政治权利 。
法律客观: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如下:第一、自始履行不能的有效合同,不能是否可归责于债务的事由,债务人均应承担违约责任,但应免除债务人的实际履行责任;债权人可依法解除合同,请求赔偿损失。此外,若违约人的行为构成犯罪,违约人依法还应承担刑事责任。第二、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致使合同全部不能履行,债务人应免除实际履行责任,但应承担违约责任;债权人可依法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第三、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致一时履行不能,待不能原因清除以后,债务人应履行原债务,并承担违约责任,但此时履行不得违反《合同法》第110条规定。第四、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致合同履行不能,债务人可解除不能履行部分的实际履行责任,对能履行的部分仍应继续履行,但不得违反《合同法》第110条的规定,并同时承担违约责任;若部分履行不能致使债权人订约目的不能实现,债权人可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第五、若因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致合同履行不能,债务人的法律后果分别表现为:(1)解除原债务的实行履行责任。因一时履行不能,债务人在不能障碍消除前不负履行迟延责任;(2)遇有履行不能情形时,债务人有及时通知对方的义务,并有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的义务,如《合同法》第118条的规定;(3)除承担违约责任,如《合同法》第117条的规定。
和解协议不履行的法律后果
执行程序中,双方当事人自行达成和解协议,一方却未履行,有的义务人还以此故意(恶意)拖延执行,自称为缓兵之计,有的就此想彻底赖账。这时另一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在执行中双方自愿达成的和解协议,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和解协议已履行的部分应当扣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和解协议不履行的法律后果
和解协议不履行的法律后果:
1、恢复执行。
和解之后,对方不履行和解协议,在二年的时效之内,申请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原来和解的内容作废,法院将启动强制执行程序。
2、时效的计算。
虽然超过二年时效,但是如果和解约定了还款的时间,以约定时间到期后计算,分期还款的,以最后一笔还款作为时效计算的起始计算日,如果没有约定时间约定的,以和解协议生效之日起计算。
3、时效的中止、中断。
发生了法律规定的情形,或者由于意外事件不可抗力等原因,诉讼时效的计算便中止、中断,申请人依法可以要求恢复执行。
4、起诉法院。
执行程序虽然超过二年,但是仍在诉讼时效之内,就可以直接将向法院再次起诉。
5、恢复执行的追加补偿。
没有超过时效,申请后法院将对被执行人强制执行。在强制执行中,可以就被执行人延迟履约的行为,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
6、推翻和解的诉讼。
和解是双方协商一致达成的协议,一方违约不履行,另一方也就可以不按照和解的内容诉讼,可以追加对自己权利的维护。
和解协议不履行的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执行程序中,双方当事人自行达成和解协议,一方却未履行,有的义务人还以此故意(恶意)拖延执行,自称为缓兵之计,有的就此想彻底赖账。这时另一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调解协议不履行的法律后果
调解协议不履行将面临如下法律后果:可以起诉要求强制履行,也可以要求赔偿违约损失。但应注意,诉讼时效期限为二年。
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各自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一方违反协议不予履行,另一方可以通过起诉等方式主张自己的权利。具体而言,对于调解协议不履行的情况,法律规定了以下几种后果:1. 强制履行。在一定条件下,受到违约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强制履行诉讼,要求对方按照调解协议的约定履行相应的义务。2. 赔偿损失。如果违约造成了损失,受到损失的一方可以要求对方按照调解协议的内容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利润损失或其他直接损失。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调解协议不履行的纠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应当及时采取诉讼等方式解决。同时,诉讼时效期限为二年,如果超过该期限,将无法主张权利。
如果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对方可以直接起诉吗?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调解协议生效后直接起诉对方,要求强制履行或者赔偿损失。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调解协议没有经过司法程序确认,则一方不能直接起诉,而是需要先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确认调解协议。
调解协议不履行将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如违约方需承担强制履行或赔偿损失等责任。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及时采取诉讼等方式解决,并且诉讼时效期限为二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七条 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下列执行申请:(一)强制执行判决、裁定;(二)强制执行仲裁裁决;(三)强制履行调解书等。
和解协议不履行的法律后果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生效的调解书一方不执行的,在另一方申请强制执行的情况下,不执行一方的财产可能会被强制执行。民事诉讼调解书不执行的法律后果: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具有法律强制力和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通知其履行后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采取强制的执行措施。在强制执行中,如果被执行人拒不执行,甚至以暴力、威胁方法予以阻碍,人民法院可根据民事诉讼法、刑法规定,可对其罚款、拘留直至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一、调解书和裁决书的区别有哪些
1、二者出现的程序不同。仲裁调解书是在仲裁活动的调解程序中依法制作的,而仲裁裁决书则是在裁决阶段后制作出来的。
2、制作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所依据的原则不同。
3、二者所反映的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同。仲裁调解书是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所产生的法律结果。仲裁裁决书则不然。
4、两者生效的时间不同。“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并不是送达后立即生效,而是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5、两者提起诉讼的权利不同。当事人双方或其中一方不得就调解书的内容向人民法院起诉,而对裁决书,当事人对其不服或有异议,可在法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普通诉讼时效具有三个特点:
1、诉讼时效的强制性。
2、普通诉讼时效只针对民事诉讼。
3、普通诉讼时效产生的结果是左右权利人的胜诉。 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七条 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 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百三十六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