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合同有效期是什么意思?
合同有效期一般也就是合同的履行期,在合同有效期内,合同双方都应严格按照合同中的相关事项履行合同,合同有效期是由合同双方协商约定的,如果在合同中未约定有效期的,可以根据该合同相关法律的规定处理。1、合同的有效期分为合同的生效和合同的终止。2、合同生效时间(1)一般来讲,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2)如果双方没有约定生效的时间,一般认为是以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3)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4)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5)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成立之日即为生效时间(6)如果合同中未约定生效时间,但对合同的生效有附加条件的限制,则以该附加条件达成时为合同生效时间3、合同终止时间(1)如果没有约定合同的终止时间,那么判断合同是否终止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类:(2)一般意义上的合同终止时间通常为合同约定的合同义务履行完毕;(3)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有确实的证据证明另一方无法履行或无法完整履行合同义务的,或对方当事人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可随时解除合同;(4)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一方过失或故意造成合同无法履行的,另一方可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5)因不可抗力使合同无法履行的,可终止合同。
出版合同的特点是什么?
据调查,现在国内的出版合同授权期限一般为3到5年,很少有10年的。作者认为10年太长,在此期间出版物市场不知会发生什么变化,所以宁愿授权期限短一点,以便主动。3年的授权很要命,出版合同一般是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就算这时作者已经交稿,出版社要马上安排制作,要排版、编辑、校对、设计、印刷、入库,一本书一般也要花费半年的时间,真正能够销售的时间,也就两年半,转眼就过。这么短的时间,有时一本书的真正价值往往还不为市场所知。等到其价值为市场所知后,版权已经到期,可能转到他人手中,出版社实际是很冤枉的。有不少书的制作时间甚至在一年以上,同理推断,出版社销售时间更短。5年授权、10年授权这种情况可能不太明显,但是出版社都是吃亏的。基于这样的情况,笔者建议出版合同的生效日期改为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授权期限自作品正式出版之日起算。要么将制作日期加到合同授权期限中来,比如授权期限为3年半、4年等。这样做更公平合理。而在欧洲,据曾在英国斯特灵大学任教职的苏贵友说,将图书的完整权利授权或转让很普遍,且作者授权或转让给出版社的期限一般是作者终生加死后50年或70年,也就是作品的保护期。这样的授权,出版社才敢对作者和作品进行大投入。在2014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举办的“2014国际数字出版论坛”上,笔者专门向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总监助理艾尔•博传德提问,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与作者签订的合同期限是多长?艾尔说是永久的,也就是整个版权存续期。
一般合同签订几年
法律分析:
一、用人单位自用工日起即应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法律没有限制劳动合同签订的时间长短,而只限定试用期长短。
二、现在通常企业会选择三年或者五年合同,续签同样没有法律限制合同期限。如果员工与单位连续两次签订合同之后,那么第三次合同,除非员工要求设定合同期限,否则应当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可以分为三类:
一、有固定期限,即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效力期间,期限可长可短,长到几年、十几年,短到一年或者几个月。
二、无固定期限,即劳动合同中只约定了起始日期,没有约定具体终止日期。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以依法约定终止劳动合同条件,在履行中只要不出现约定的终止条件或法律的解除条件,一般不能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可以一直存续到劳动者退休为止。
三、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即以完成某项工作或者某项工程为有效期限,该项工作或者工程一经完成,劳动合同即终止。
企业签合同一般几年
法律上一般劳动合同都签1到3年左右,公司应在员工入职起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且在签订合同时约定试用期;若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员工双倍工资;现在一般公司都用的是集体劳动合同,常规有1年一签、2年一签、3年一签、5年一签。
企业的发展阶段如下:
1、新生期:企业刚成立,最重要的任务是生存和发展,需要尽快进入成长期,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经营困难、资源有限、市场不确定性高、业务模式未成型;
2、成长期:经过新生期的努力,企业逐渐壮大,业务规模扩大并开始盈利。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初步建立了企业文化,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管理能力得到提升,需要加强对资金和人才的吸引;
3、稳定期:企业业务逐渐稳固并保持稳定增长,市场地位日益巩固,也不断进行着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从短视角落到了长视角,把关注重点转向维护现有成功事业的平稳开展并延续经营,同时也积极投入到研发及创新;
4、衰退期:由于外部或内部原因,企业走向衰退,经营业绩逐渐下滑,市场竞争压力加大。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需采取有效措施,止损保卫,包括企业转型,不断进行组织调整和管理创新等,尽量避免衰退进入死亡期。
综上所述,在签订合同前,企业应该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咨询专业人士,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二条
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合同一般签几年
合同一般签1到3年左右,公司应在员工入职起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且在签订合同时约定试用期。若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员工双倍工资。现在一般公司都用的是集体劳动合同,常规有1年一签、2年一签、3年一签、5年一签。
劳动者未满十六周岁的,用人单位不得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并且累计工龄满十年的,应该退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条
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合同签订有效期几年
法律分析:1、合同生效时间一般来讲,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如果双方没有约定生效的时间,一般认为是以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成立之日即为生效时间;如果合同中未约定生效时间,但对合同的生效有附加条件的限制,则以该附加条件达成时为合同生效时间。2、合同终止时间如果没有约定合同的终止时间,那么判断合同是否终止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类:一般意义上的合同终止时间通常为合同约定的合同义务履行完毕;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有确实的证据证明另一方无法履行或无法完整履行合同义务的,或对方当事人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可随时解除合同;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一方过失或故意造成合同无法履行的,另一方可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因不可抗力使合同无法履行的,可终止合同。3、未规定有效期的合同的有效期是多长时间。如果双方经协商可以达成一致的有效期限,则有效期限就此确定。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则应根据合同类型查询相关法律,看法律有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法律对于特定合同在合同没有规定有效期时会有明文规定,此时按法律规定便可。倘若法律也没有规定,那么则依据不同合同类型的惯例确定,也就是一般有效期为长时间则为多长时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签定图书出版合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以下作者为甲方(授权方) 出版社(商)为乙方(出版方)
一、授权模式
1.目前大多数出版社的出版合同写的是:甲方授予乙方在合同有效期内,“在全球范围内”出版、发行该作品。
【说明】在版权贸易日益频繁的今天,此款明显不合时宜。因为作者的书稿可以同时授权大陆以外的地区出版,如台湾、韩国甚至美国。这样,一部书稿可以卖好几份价格。
一般授权地区只针对某一特定领域,而不可泛称,否则吃亏的是自己。
2.同样,还有这样的条款:“乙方拥有本作品的全部著作权,包括:电子出版物、中文简体版权、繁体海外版权及外文本等。”
【说明】在阅读形式日益多样的今天,此款有“斩草除根”之嫌。一部作品的专有著作权所衍生出的权益很多,除上述所说的:“电子出版物、中文简体版权、繁体海外版权及外文本”外,还包括报刊转载权、文摘权、演绎展览权、播放表演权、广告租型权、俱乐部专销版权,以及摄制电影、电视、录象作品权,甚至包括新近出现的手机阅读、电子阅读权等众多权益形式。
所以,作者在签定此项条款时,须为日后着想,千万别以为“孩子”给别人了,你就不是他“爸爸”了。不论“孩子”的“新爸爸”是谁,你始终和这“孩子”有“血缘关系”的。
对策:
针对上述两项,通常的合同条款应如下(或类似如下形式)签定:
——甲方授予乙方在合同有效期内,“在中国大陆地区以中文版简体版平面印刷(或图书)形式出版、发行该作品。除本合同所授权利外,甲方保留该作品的其他权利。”
——“甲方保留该作品的其他权利。”除了以上所述相关权益外,还包括:缩写本、摘编本、选编本。
二、授权期限
老的出版合同会是10年的期限。大部分是5年期限。但是针对特殊作品,可特殊对待,有1年的合同期限,通常是3年的出版期限。
建议:
对于一次性买断的作品,建议只签定3年期限。
三、稿费模式
稿费有版税、买断以及字数加版税的形式。作者容易忽略的有:
1.出版方在签定版税时,会以销售数为结算稿费的标准;
【说明】作者在签定版税时,尽量争取印数稿酬(目前绝大部分出版社是以印数稿酬结算稿酬的),即,版税=出版物实际定价×印数×版税率
如果按销售数作为结算稿费的标准,日后的稿费结算可能会很麻烦,出版社会以实际回款来结算。如果你的书发出去了,也卖掉了,但销售商一年不回款,出版社会以此名义拖欠稿酬。弄不好,你得查询发行部的明细帐,此类稿款被戏称为:“狗屁帐”!
2.出版方在买断时,不注明是税后还是税前;
【说明】
两字之差,有可能你的稿费会白白损失好几千。如果是买断,建议注明是税后稿酬,尤其是与文化公司合作,更应该小心。
对策:
出版社扣除作者个人所得税是法定的,无可厚非。因此,在与出版社合作时,如果在签定合同时,没注明是税前还是税后,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抵消个人所得税(20%)。那就是开等额普通发票抵消(一般名义是:设计费),当然最好在签定合同时就说清楚。|
另一种普遍的做法是:增加作者的数量,平均摊。或作者是以团体出现。形式有设立编委会;在前言或后记里增加作者名单。
作者的稿费本来就不多,再扣20%的个人所得税,实在残忍!
3.出版方在签定字数稿酬时,不注明是实际字数还是版面字数;
【说明】实际字数和版面字数相差甚远。一本实际字数(以word文档统计)为10万字的书稿,排版时,按照版面字数算的话,有可能会是20万字。因此如果在签定字数稿酬时,务必注意这一款项。
四、违约条款
违约条款包括:稿费支付日期;书稿未按时出版
1.稿费支付日期
通常合同里都有:“自本作品出版后××月内结清稿酬”,但是很少看见后面有违约条款,那就是,如果在约定的“××月”后未结清稿酬,出版方应如何处理的条款。
建议:
作者在签定合同时,最好附加上:“乙方须在该作品出版××月内支付甲方全部稿酬。否则,每延迟一日,乙方应按照应付稿酬n%的滞纳金对甲方进行违约赔偿。”
2.书稿未按时出版
出版方有时因为人员调整、选题调整、资金问题、决策问题等众多原因,往往虽然签定了合同,但却不能按约定的期限内出版。更有甚者,有的出版商把作者的稿子拖了半年甚至一年,结果却不出了——退稿,作者则叫苦不迭!
还有一些出版商在签定合同时只支付了作者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稿酬,因为出版商的原因,造成该作品的不能出版,作者往往白白赔掉一般乃至三分之二的稿酬。
很多选题因为具有时效性,往往在某一阶段很受欢迎,错过了这一阶段,可能就会被打入冷宫,此类选题尤以跟风类的选题为甚。
对策:
为了有效遏止此类现象,作者在签定合同时,记得一定要加上:“乙方须在本合同签字生效后三个月内(一般都是在3个月)首次印刷本作品,并上市销售。由于乙方原因不能出版,乙方应向甲方支付总稿酬的30%(通常是这个数字),本合同即行终止,甲方可以另投他方。”
或者:“乙方须在本合同签字生效后三个月内首次印刷本作品,并上市销售。由于乙方原因不能出版该作品,乙方已向甲方支付的稿酬不予退还,本合同即行终止,甲方可另投他方。”
五、代理权益
很做作者在签定出版合同时,往往把作品的全球代理权授予乙方为唯一代理人。此款不妥。
为什么?
因为很多出版商根本没版权输出或版权代理的意识,至少大部分出版社不会主动去销售,因为卖版权对出版社来说,收益并不大,还要支付人员工资,所以,积极性不大。
在这种境地下,你的作品却不能授予其他版权公司或代理人进行版权输出,用一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
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作者采取以下方法来为自己争取最大权益:
1.可以授予乙方拥有该作品著作权的代理权,但须注明:乙方非该作品著作权的唯一代理人。这样,作者可以同时授予别人或自己寻找大陆以外出版的可能。
如果作者授予乙方拥有该作品著作权的代理权,一般代理所得,甲方和乙方“各占所得收入的50%”。
2.将该作品的海外和繁体版权保留,且不授予出版方代理的权利。自己寻找海外出版的可能。
3.在专业的版权贸易网站自行发布自己的版权。本人推荐中国版权在线。该站强大的版权发布功能,是目前国内最好、最专业的版权贸易站点!作者和出版商均可免费发布自己的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