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合同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合同审查包括以下方面:1、合同主体,合同当事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合同意思表示的真实性;3、合同内容,合同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4、合同条款,合同内容应当详尽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四百七十一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要约、承诺方式或者其他方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四百七十一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要约、承诺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四百七十一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要约、承诺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一条 【合同订立方式】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要约、承诺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审查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内容
法律分析:
一、对合同法律问题的审查——合同的内在质量
(一)审查合同主体资格的合格性
1、审查合同主体资格的有效性(企业登记管理制度、经营范围管理制度)
2、审查许可、资质的合格性(经营资质管理制度、许可证管理制度)
3、审查从业人员资格的合格性(从业资格管理制度)
4、审查来自法律或相对方的主体资格限制(招投标)
5、审查对方代表是否法定代表人,或审查对方委托代理人的资格及权限(或调阅工商档案确认所用公章是否备案的公章)
(二)审查合同条款内容的合法性
1、审查合同名称的合法性(合同名称与实际内容是否相符)
2、审查交易内容的合法性(是否属于禁止性的交易、标的物本身是否拥有合法的权属证明、质量标准是否合法)
3、审查交易程序的合法性(法律另有规定的,合同必须按规定)
4、审查表述的合法性(各类术语必须符合法律规范、技术规范等方面的权威解释,如果存在不同则需要注明)
5、审查生效程序的合法性(某些合同的生效条件、审批程序,以及某些经营行为必须经过审批和登记之后方可生效)
6、审查合同中引用的法律或技术标准是否已经失效(除非是比较生僻的、需要引起双方注意的法律,否则在合同中没有必要引用
(三)审查合同条款的实用性
1、审查交易标的与条款的实用性(交易标的不同涉及的法律环境也会不同,合同中需要特别约定的内容也随之不同)
2、审查行业特点与条款的实用性(这些共性化的特点给交易带来特定化的风险)
3、审查违约风险与条款的实用性(应针对履行中可能出现的违约进行前瞻性的
预见并设置应对措施,以避免违约成本低于履行成本)
4、审查争议管辖与条款的实用性(不同的管辖约定有不同的特点和区别)
5、审查合同目的与条款的实用性(对于有特定交易目的的合同,合同中体现合同目的比没有体现更为实用)
(四)审查合同权利义务的明确性
1、审查约定不明引起的权利义务不明确(条款之间缺乏配合、条款内容表述不当、条款缺乏可操作性)
2、审查无法识别引起的权利义务不明确(交易内容的可识别性、交易方式的可识别性、时间界限的可识别性、违约责任的可识别性、“合理”的可识别性)
(五)审查合同交易需求的满足性
1、审查标的能否满足需求(产品的质量标准、产品的使用说明、服务等)
2、审查约定能否满足需求(履行时间、履行方式等)
3、审查其他影响交易需求实现的情况(审查合同条款有无体现委托人的交易目的与交易条件)
二、对合同表述问题的审查——合同的外在质量
(一)审查合同结构体系的清晰度
1、审查是否将合同内容分成了若干主题,标题是否名副其实
2、审查各主题之间是否条理清晰,分割合理,内容相互分开
3、审查各主题之间是否存在合同履行中的时间顺序或先后顺序
(二)审查合同功能模块的完备度
模块无关性原则,是指为了避免模块之间的界限交叉或模糊不清,在划分模块时,每个模块都有确定的主题及功能,不同模块的主题及功能互不重复或交叉。
1、审查模块之间是否存在功能缺失或重叠
2、审查在模块顺序安排上是否存上下层级、前后顺序等合理的秩序
3、审查各模块是否具备了应有的功能
4、审查各模块中的内部模块或条款是否功能齐全
(三)审查合同整体思维的严谨度
1、审查逻辑推理结果与严谨程度(充分运用逻辑手段分析各种可能性并设置处置条款)
2、审查内涵、外延范围与严谨程度(通过增加义务的内涵可以确保义务的确定性,通过减少权利的内涵可以确保权利行使的广泛性)
3、审查措辞间的专有程度(审查前后条款的对应关系)
4、审查条款间的关联配合(对于哪些是违约、违约如何处理的约定必须严谨而且要相互对应)
5、审查条款间的冲突(可通过合理划分模块功能、提高表述精确度、贯彻条款无关性原则等方式加以避免)
6、审查其他的严谨性问题(往往是由于表述太随意而引起)
(四)审查合同语言表达的精确度
1、审查合同用句(是否单句简单罗列、动作主体不明、句间关系不顺)
省略以避免读为准,引述以无须核对为准,复句以同一主语为主,措辞以前后一致为准。
2、审查合同用词(审查术语、措辞、指代关系、副词、数量词、文言用法的精确度)
3、审查合同的语体问题(书面口语、广告语体、商业信函语言、刻意模范外来合同)
4、审查标点符号问题(参见国家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
(五)审查合同版面安排的美观度
1、审查排版要素的安排(字体与字号、字间距与行间距、排版的中文版式、条款中的段落规模)
2、审查合同序号问题(第一条、1.1、1.1.1)
参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标准或法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合同法律审查的基本原则
合同审查的基本原则是:
1、合同主体适格原则。即合同双方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及权利能力;
2、合同内容及形式合法有效原则。即合同内容及形式应当不违反法规定;
3、公平且平等原则;
4、具体明确原则。
一、合同审查概述合同审查,是对企业合同的法律审查,就是从法律方面为企业签定合同进行法律把关,是企业签定合同之前的必经程序。
(一)正确处理合同审查的几种关系
1、合同把关与法律服务的关系。
2、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3、宣传律知识与学习有关业务知识的关系。
(二)审查合同的程序
1、申请合同法律审查;
2、实施合同法律审查;
3、提出合同法律审查意见;对企业合同的法律审查应该有结论,审查意见要保证合法、真实、明确。
4、合同法律审查的方法。
(1)调查的方法:包括口头调查、书面调查和实地调查;
(2)比较的方法;
(3)征求意见的方法。
具体包括:征求企业有关部门或者个人的意见;征求其他法律顾问的意见;征求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权威机构的意见。
二、合同合法性审查企业合同的法律审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合法性审查,真实性审查,公平性审查和周密性审查。
其中,合法性审查是企业合同法律审查中的首要内容。
(一)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
1、对法人资格的审查;
2、对非法人单位资格审查;
3、对外方当事人的资格审查;
4、对公民个人的资格审查;
5、对保证人的资格审查;
6、对代订合同的代理人的资格审查。
(二)审查合同形式是否合法
1、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取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接受履行的一方当事人不能以该合同没有采取书面形式为理由主张该合同没有成立或者无效。
2、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对买卖合同应该如何审查
法律主观:
一、审查合同主体,不只是要审查合同主体是否适格。 二、审查买卖标的物(货物)的基本情况。 三、审查标的物的数量和计量方法。 四、审查标的物的技术标准(含质量要求)。 五、审查标的物的包装方式和包装要求。 六、产品价格及支付期限、地点和方式及交货的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审查合同中是否约定验收或者检验的标准、方式、日期。 八、审查是否约定结算方式。在买卖合同中不写结算方式和期限,或只写结算方式,不写结算期限。 九、审查违约责任及解决合同争议的方法。 十、审查合同落款、署名、盖章等方面。 十一、根据2021年《民法典》第五百九十六条规定,买卖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标的物的名称、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包装方式、检验标准和方法、结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条款。
法律客观:
《民法典》第五百九十六条 买卖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标的物的名称、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包装方式、检验标准和方法、结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条款。
如何进行合同审查
法律分析:第一,是形式审查。形式审查就是看合同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前后矛盾的地方。第二,是实质审查。主要是对合同正文的审查,这是合同最关键的内容,包括:合同条款是否完备、合法;合同内容是否公平,是否严重损害集团公司利益;条款内容是否清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如何审合同
法律分析:合同审查的方式包括合同条款的审查、文字审查、合法性审查、涉他权利审查等。合同审查应当把握三个原则,第一个是合法有效,第二个是即对自己有利,对方又能够接受;第三个是发生纠纷时不被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
如何审核一份合同
法律分析:审查一份合同要进行形式审核和实质审核,对于形式审核要审查开头即合同名称、编号、双方当事人和鉴于条款,正文即第一条至最后一条,签署部分即双方签字盖章和签署时间。实质审查要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备、合法;合同内容是否公平,是否严重损害集团公司利益;条款内容是否清楚,是否存在重大遗漏或严重隐患、陷阱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二)标的;(三)数量;(四)质量;(五)价款或者报酬;(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如何审核合同
法律分析:合同审查的方式包括合同条款的审查、文字审查、合法性审查、涉他权利审查等。合同审查应当把握三个原则,第一个是合法有效,第二个是即对自己有利,对方又能够接受;第三个是发生纠纷时不被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六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