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刑事拘留几天放人,
一般情况下,刑事拘留最长为14日就要放人,对于公安机关依法决定和执行的刑事拘留,拘留的期限是法律分别规定的公安机关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时间和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的总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九条第一款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至4日。
一般拘留多少时间多长时间放人?,
一、一般拘留多少时间多长时间放人?
拘留的时间是在14~37天,对于违法行为人的行政拘留,最高可以拘留十五天;而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刑事拘留,最高则可拘留三十七天。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就是37天,如果刑事拘留超过了37天,公安机关依然没有掌握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证据,就应当解除强制措施,如果公安机关继续关押犯罪嫌疑人,是违法的,犯罪嫌疑人或者其家属可以向公安机关的上级部门申诉。
二、刑事拘留是刑事处罚吗?
刑事拘留不属于刑事处罚,拘留一般指的是检察院或者公安机构在对其直接负责受理的案件侦查的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重大犯罪嫌疑分子或者现行犯采取的一种临时剥夺嫌疑分子人身自由的强制方式;而刑事处罚则是在违反法律上的有关规定,所受到对应的制裁。
关于主刑和附加刑种类的有关规定,刑事处罚主要包含主刑和附加刑两种。主刑主要包括: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以及死刑;而附加刑主要包括:罚金处罚、没收财产,此外对于不是公民的境外人员,可以适用驱逐出境的处罚。
二、刑事拘留超过37天怎么办?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10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4日。对于不需要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刑事诉讼拘留的期限最长为14日。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拘留期限最长为37日,这时候还不能批准逮捕的,应当解除强制措施。
一般刑事拘留的时间是14天,最长不能超过37天,刑事拘留不是刑事处罚,而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主要用于正在实施犯罪的人。公安机构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留措施时,要出具拘留证,并在24小时内,向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单位履行告知义务。
对于一般拘留多少时间多长时间放人?的问题的答案,上述文章内容中已经作出了详细的解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需要对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了解的,这样才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对此还有其他疑问的话,可以搜索查看本网站其他相关知识,或者咨询律师了解。
刑事拘留一般多久放人,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刑事拘留最久37天放人。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因此,刑事拘留放人的最短时间是3天,最长时间是37天。
一、刑事犯罪从被拘留到判刑需要多久
(一)(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最长37日。
刑诉法规定,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之后,应于3-7日后公安向检察院提出逮捕申请。
但是特殊情况可以延长到30天。
也就是说,公安机关最多要在30天内向检察院申请逮捕,检察院在7天内要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
如果批准逮捕,就要继续进入侦查。
如果不批准逮捕,那就应该释放了。
所以,正常来讲拘留10-14天后会逮捕,最长37天逮捕。
如果超过37天还没放出来,就说明逮捕了。逮捕的话,就大概率会走到法院判决的阶段。
(二)(公安机关)逮捕后的侦查期限:最长7个月
逮捕后会继续侦查,这一阶段基本也是公安机关在负责。逮捕后公安机关侦查多最长7个月。构成如下:
1、普通案件的侦查期限为2个月。
2、经上级检察机关批准,可以延长1个月。
3、偏远、重大、流窜作案等情况,经省级检察机关批准,可以再延长2个月。
4、可能判处10年以上徒刑的,经省级检察机关批准,可以再延长2个月。
5、更特殊的情况,经最高检报全国人大决定,可以无限期延。
因此,如果不是那种穷凶极恶、社会影响十分恶劣的案件,公安机关侦查期限最多7个月。
最多7个月后,就必须把案卷移送给检察院了。
(三)(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含补充侦查):最长6.5个月
材料递交给检察院之后,检察院决定的时间也是有限的。
必须在1个月到一个半月内决定起诉,或者也可以退回公安补充侦查。
而补充侦查又以两次为限,每次补充侦查的时间为1个月。
每次补侦完成之后,重新移交给检察院,检察院又有1-1.5个月的时间审查。
因此这个阶段的最长时间就是6.5个月:
(四)法院审判阶段
普通程序一般为2个月,最长为3个月。就是说法院受理之后需要在3个月内宣判。有些情况,比如可能判处死刑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再还需要延长的话就得报最高院批准了。
所以,普通程序,法院审理的期限一般是2-6个月.如果是简易程序,就会短很多,20天到一个半月。
(五)总结一下,对大多数案子而言:
1、刑事拘留(公安):最多37天。
2、逮捕后侦查(公安):2-7个月。
3、审查起诉(检察院):1-6.5个月。
4、审判阶段(法院,普通程序):2-6个月。(简易程序20-45天)
按照这个区间去套:
如果是比较简单的案子,取各区间的最小值,从被拘留到被判刑(普通程序),大概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简易程序的话更短)
如果是很复杂的案子,取各区间的最大值,从被拘留到被判刑,就奔两年去了。
二、什么时候可以用简易程序?
总体上就是比较简单的案子,事实清楚,被告认罪的,可以用。
第二百一十四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判: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
(二)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
(三)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的。
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建议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
刑事拘留一般多少天放人,
法律分析:1.要根据犯罪嫌疑人涉嫌刑事案件的具体情况判断。
2.经过公安机关讯问,发现犯罪嫌疑人并未实施任何犯罪行为的,公安机关在24小时之内可能就会放人。如果案情严重,可能延长至30日。
3.如果犯罪嫌疑人确实存在犯罪事实,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并且不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条件,则公安机关不会放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刑事拘留最快多久放人,
被刑事拘留的都是因为涉嫌犯罪。既然涉嫌犯罪,只要罪名成立,就要判刑。刑事拘留最长期限为三十七天,三十七天之内决定是否逮捕。一般情况凡是被刑事拘留的,都会被逮捕。
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一个月内查出犯罪证据的,报检察院批准逮捕,没有查出犯罪证据的予以释放。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期限不超过七天。
刑事拘留二个月不放人为什么
首先,公安机关会视情况对其进行刑事拘留,三日提请检察院批捕,可以延长一至四日,检察院一般会在七日内决定是否批准逮捕,如果是流窜作案、结伙作案或多次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批捕的时候可以延长至一个月,也就是说刑事拘留一般是十多天,最长是三十七天。逮捕后的侦查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如果是交通不便地区、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等可经省级检察院批准再延长二个月。对于可能判十年以下刑罚的嫌疑人,经省级检察院批准再延长二个月。也就是说,在公安阶段的时间一般是二个半月到三个月左右,最长是八个月。
刑事拘留14天放人流程
刑事拘留满14天,只有申请取保候审批准后才能出来。
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
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
其二,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