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借款人非法集资借款合同有效吗?

法律分析: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虽涉嫌或构成犯罪,如果该罪的构成系由若干个民事行为叠加导致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一笔借款均是在当事人自愿情形下发生的,不存在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有无效情形的,该借款合同仍属有效,依法受法律保护。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 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百四第十三条 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担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为由,主张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间借贷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

第十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

(二)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

(三)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

(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六)违背公序良俗的。

非法集资的担保合同是否有效?

一、非法集资的 担保合同 是否有效? 1、非法集资构成 刑事犯罪 的,担保合同是无效的。 非法集资案件中的 借款合同 已经违反了我国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个人或者单位未经中国人民银行的准许,不得从事商业银行特有的吸储信贷业务。且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侵犯的法益不仅包括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还有 债权人 的财产。借款合同作为非法集资的外在表现,属于非法集资行为整体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单个的非法集资行为同样确切无疑地损害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不当地阻碍了资金的正常流动和国家对金融秩序的管控。立法者刺破非法集资的面纱,揭开其 民间借贷 的伪装,表明了其对债权人财产权益保护的坚定立场。立法者既然选择了对该行为进行刑事打击,那么留给司法者的空间就是谨慎司法、被动司法,不宜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方式来处理刑事犯罪下的 民事责任 。 2、处理具有担保情形的非法集资案件,司法者在利益衡量时应坚持保守与中立,不宜过于能动,否则容易导致权益保护的失衡。 根据现有法律规范,我们完全能够为非法集资利益主体找到恰当的纠纷解决规则。比如否定 借贷合同 的有效性,必然产生 缔约过失责任 ,债权人可以根据《 民法典 》(2021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第六百七十条6868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法律规定既简洁明确又公平合理,债权人只需提出诉求即可, 债务人 若主张减轻其赔偿责任,必须举证证明债权人的过错。 舍此之外,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在 担保人 如何承担担保责任上详加规定:主 合同无效 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1/3。 二、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1、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担保合同从属于主合同,如果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无效。但是担保合同中约定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不因主合同无效而无效,那么担保合同是有效的。是根据合同自治原则,约定优于法定。 如果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里分以下两种情况承担责任: (1)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的,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2)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2、国家机关为保 证人 签订的担保合同无效。 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作为保证人签订的担保合同也是无效的。 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 4、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为保证人签订担保合同无效。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作为保证人签订担保合同,如果做为保证人签订了担保合同应认定无效。但是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 5、董事、经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司法 》第148条第3项的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 个人债务 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 如果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董事、经理违反公司法第148条第4项规定的债务人、担保人不承担责任,如果债权人不知道的董事、经理违反公司法第148条第4项规定的债务人、担保人应当对债权人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6、以法律、 法规 禁止流通的财产或者不可转让的财产设定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 以法律、法规限制流通的财产设定担保的,在实现债权时,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该财产进行处理。 担保合同具备法律效力的前提条件是最起码双方的主体都是合法的,约定的事项也没有任何违规违纪的条款,否则的话,受害者也不能指望通过担保人来督促双方签订的合同能够顺利的履行。而且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担保者不可能稀里糊涂的就为相关人员或者企业担任担保人的,所以担保人在事发后想要逃脱法律追究的可能性很小。

非法集资的借条受法律保护吗

法律分析:非法集资中的欠条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只要它是非法的,即使它是什么合同什么问题,这些合同将是无效的,该项目是无效的,因为这些项目产生的合同是无效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第六百六十九条 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借款人非法集资借款合同有效吗

需要结合实际具体看,不是一概无效。当事人在订立民间借贷合同时,主观上可能确实基于借贷的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行为与单个民间借贷行为并不等价,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必然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两者之间的行为极有可能呈现为一种正当的民间借贷关系,即贷款人出借自己合法所有的货币资产,借款人自愿借人货币,双方自主决定交易对象与内容,既没有主观上要去损害其他合法利益的故意和过错,客观上也没有对其他合法利益造成侵害的现实性和可能性。根据《民法典》合同编的规定,建立在真实意思基础上的民间借款合同受法律保护。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借款人构成非法集资那么借款合同是否还有效

如果借款人明知或因重大过失不知出借人的犯罪行为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如果借款人对于出借人的犯罪行为并不知情且无过错,且不存在法定无效情形的,即使出借人的借贷行为由于影响金融秩序而涉及刑事犯罪,亦不影响双方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

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以及本规定第十三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非法集资合同被认定真实有效

一、非法集资合同被认定真实有效吗

1、非法集资签订的合同往往是具有诈骗性质的,属于违反法律法规的合同,合同是无效的。集资人的借款行为在刑事上构成犯罪,触犯了刑法规定,必然也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无效合同的情形,应认定合同无效。借款人的借款行为已经被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构成集资诈骗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行为,出借人起诉保证人要求承担保证责任的,人民法院应认定该保证合同无效。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合同被认定无效的法律后果

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的法律后果如下:

1、返还财产,合同被确认无效后之前已经交付给对方的财产,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返还。原来交付的是钱就还钱,交付的是货物就返还货物;

2、折价补偿,如果不能返还财物或者返还财物已经没有意义了,可以按照所得财产的价值进行折价补偿;

3、赔偿损失,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如果由于一方的过错造成损失的,还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果双方都有过错,那么就按照双方的过错责任承担赔偿责任。赔偿损失的标准是以实际损失为限;

4、除了上述的处理后果,还有其他的非民事性处理结果。例如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的,要将恶意串通所得的财产追缴回来,收归国家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hlawzx.com/laws/1433.html
相关推荐

王熙 律师

主任律师

立即咨询
Lomu
用我千方百计,解你千头万绪。

文章

502

收藏

458

人气

1941

粉丝

101

不是律师小,是客户定制的锦旗太大,听说客户的心意更大,一面锦旗承载不了[烟花][烟花][烟花]

王熙 律师

2023/9/4 13:12:45

立即咨询

齐心协力,完成月立案目标,保证我们的委托人案件在2022年末能够顺利走到法院,年后能够顺利开庭

王熙 律师

2022/12/2 17:42:27

立即咨询

王先生被亲人起诉,期间无数次争吵,无数次报警,无数次调解,无数次的不眠之夜终于在拿到全胜判决书那一刻全部释怀。

王熙 律师

2023/8/9 8:01:56

立即咨询

🚩天用律所锦旗🚩 19天达成和解,一次性解决三方纠纷, 让委托人无后顾之忧,彰显专业与速度。 委托人特别满意,特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王熙 律师

2022/12/9 17:08:24

立即咨询

追偿权纠纷 驳回了对方的全部请求权,规避了120万的赔偿款🤗

王熙 律师

2023/5/8 17:24:30

立即咨询

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

王熙 律师

2023/5/23 7:59:01

立即咨询

2022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九个国家宪法日,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 2022年“宪法宣传周”主题: 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 弘扬宪法精神 做坚定捍卫者

王熙 律师

2022/12/5 19:22:41

立即咨询

技术驱动法律,互联网+门店 “云律所”模式

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咨询我的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