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合同法的关于调解协议的可变更,可撤销的规定

法律主观:

合同法可变更可撤销法定要件是: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订立的合同;一方实施欺诈行为所订立的合同;因重大误解所订立的合同;其他法定可申请撤销情形的合同等。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法律后果是哪些

法律分析: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法律后果:1、可变更合同经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变更后,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2、可撤销合同经撤销后,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因过错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赔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五条 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一百五十七条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可撤销合同的变更或撤销须由什么作出

可撤销合同的变更或撤销须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作出。

一、可变更撤销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认定乘人之危应从根据上述规定,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一方处于急迫需要或紧急危难之境;

(二)对方明知其处于急迫需要或紧急危难之境,而迫使其作出违背真实意思的表示;

(三)一方实际作出了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四)一方因为接受对方乘人之危的行为而蒙受了重大不利。

二、什么情况下可变更合同

1、由合同性质和内容决定当事人一方可变更合同。有的合同是为当事人一方的利益而设立的;也有一些合同的某些条款是专为当事人一方利益约定的。由于在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放弃自己应得的利益,因此,对于这些合同,如果当事人一方在订立合同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再需要合同为其带来利益,则可以变更合同。

2、当事人双方经协商同意,并且不因此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当事人双方在进行协商时,意思表示必须是明确的,而不能是模糊的,否则,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

3、由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的全部义务不能履行。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或者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发生不可抗力,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时,允许当事人变更合同,使合同的履行成为可能。不可抗力必须达到使合同无法履行的程度,才能作为变更合同的理由。如发生不可抗力后,经义务人的努力,合同仍可履行,则不能作为合同变更的理由。

在有些情况下,变更合同需要经过特殊程序。如合同法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合同内容的变更,需要建立在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不允许一方擅自变更合同,否则将直接导致变更行为无效。而若是符合法定撤销合同的情形,那么也是需要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出申请,之后才能撤销之前签订的合同。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四条【集体合同的报送和生效】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如何规定

法律分析:可变更合同的法定情形包括双方协商同意、合同内容规定可变更等,而可撤销合同的法定情形包括因重大误解订立的、显失公平的等,可变更合同的处理规则是就更合同,可撤销合同的处理规则是变更或者撤销合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是怎样规定的

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是指合同已经成立,因为存在法定事由,允许当事人申请变更或撤销全部合同或部分条款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是指合同因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其有效与否,取决于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是否行使撤销权的合同。可撤销合同是一种相对有效的合同,在有撤销权的一方行使撤销权之前,合同对双方当事人都是有效的。它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但又不同于绝对无效的无效合同。

【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第147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可撤销和可变更合同如何处理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可撤销和可变更合同如何处理

《民法典》规定可撤销可和变更合同的处理方式是协议处理或诉讼处理或仲裁处理。法定可撤销合同分别有: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签订的合同;一方实施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法定其他情形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hlawzx.com/laws/2063.html
相关推荐

王熙 律师

主任律师

立即咨询
Lomu
用我千方百计,解你千头万绪。

文章

425

收藏

901

人气

1941

粉丝

464

收到当事人送来的寓意很好的感谢礼物-万物复苏🌱🌱🌱

王熙 律师

2023/8/4 20:32:03

立即咨询

快速要账,律师有招! 账款难要回?欠条成了空头支票? 律师教您要账的专业方法和技巧! 名额有限,线上立即预约!

王熙 律师

2023/4/7 7:45:46

立即咨询

2006年的欠条,到现在已经16个年头,郝姐和所有被欠款人一样担心过,焦虑过,放弃过,但是最终她选择了天用律所为自己维权,不到7周的时间化解了郝姐16年的烦恼,欠款什么时候能拿到,取决于你什么时候付出行动

王熙 律师

2022/11/23 17:02:09

立即咨询

云律所,全国委托👍🏻

王熙 律师

2022/11/21 13:22:23

立即咨询

一场婚姻​三场诉讼​婚姻这本书,越翻越——?(填空)

王熙 律师

2023/9/26 13:31:06

立即咨询

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模拟法庭ing

王熙 律师

2023/6/2 14:14:39

立即咨询

技术驱动法律,互联网+门店 “云律所”模式

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咨询我的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