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经济合同无效会怎样

经济合同被确认无效以后,合同尚未履行的,不得履行;正在履行的,应当立即终止履行。对于不同种类的无效经济合同,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

1、对于不涉及违法行为或一般违法行为造成的无效经济合同,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返还、赔偿、追缴财产的方法处理。

2、涉及严重违法行为的无效经济合同,需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合同法》第59条规定: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合同进行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形式。下面将就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概念及特征进行阐述。

一、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概念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签订后,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合同进行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形式。这种合同形式不同于一般的不可变更不可撤销合同,因为当事人可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更或撤销,这意味着当事人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但是,当事人对合同进行变更或撤销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特征

可变更性: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最大特征就是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实际需要进行变更,这种变更可以是合同的内容、形式、履行期限等方面的变更。

可撤销性: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同样具有可撤销的特征,在特定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合同进行撤销,以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风险控制。

法律约束:虽然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具有更高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但是在进行变更或撤销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合同约束: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需要明确约定合同的变更和撤销条件,以及变更或撤销后的合同效力等问题,以确保当事人之间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失。

经济效益: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特征还包括更好的经济效益,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合同进行变更或撤销,以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风险控制。

总之,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合同进行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形式,具有可变更、可撤销、法律约束、合同约束和经济效益等特征。当事人在签订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时需要明确约定相关事项,以确保当事人之间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失。

签完经济合同后想反悔,怎样变更或解除合同呢?

签完合同想反悔解除,合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违约解除,另一种是双方协商自愿解除,那就看大家到底选哪个方法了呀,因为合同无论是经济合同还是劳务合同,还是说其他的这个物料供应合同,借款合同。本质上都是一种双方承认的既定事实,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这是受法律的保护的。

双方协商自愿解除,就是说甲和乙签订了一个合同约定甲在三个月之后要给乙提供多少产品,然后现在甲要收取一部分的定金,乙方完成了交定金的这个义务,那么甲方就有义务在三个月之后把这个产品交到人家手里,这是受法律保护的一个过程。但是现在定金收了人家的了,因为某些一般原因自己的这个产品做不出来,怎么办?那优先是跟对方协商,看能不能延迟交货期限,自己这边给予一定的赔偿,或者说直接解除合同。

对方如果能够答应直接解除合同,那就证明两方的经济合同关系结束了,对方没有要赔偿,就是自愿解除的这种情况很少很少。因为既然签订了经纪合同,那就是对双方都有约束力的对方签了这个是会影响自己以后的日常计划的,如果这个产品不能及时交付,那可能下一个环节的生产就会受影响,那就跟对方去协商延迟交货,一个月行不行,或者说拿定金退给对方,再给予对方一定的赔偿金,把这个合同解除掉。

如果上面的这种宣传方法都没能奏效,到最后走的是违约,解除的这个合同渠道,这就麻烦了,违约解除往往都是惩罚性的赔偿。比如说收了对方%10的定金,这个合同最终没有完成,到期了给人家造成的损失都要由这个甲方来赔偿,因为合同里面肯定会写明一条,由甲方延迟交货给乙方所造成的损失由甲方全权负责,承担全部责任。所以那时候赔偿了可能就不是一星半点了,到时候双方走上法庭,人家凭这个合同去状告,还真挑不出来什么毛病。

可撤销合同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是什么

一、 可撤销合同 的特点及其处理是什么 可撤销合同的特点:1、缔约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2、合同是否撤销必须由享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提出主张时,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才能予以撤销,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一般是不能依职权主动来予以撤销的。3、合同在撤销前应为有效。依照法律的规定可予以撤销的合同。 1、缔约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这其中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等情形。《 合同法 》第54条对此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2、合同是否撤销必须由享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提出主张时,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才能予以撤销,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一般是不能依职权主动来予以撤销的。这一点似乎更有强调的必要。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法院就不管当事人是否提出这一请求或主张就直接依职权来撤销了合同,实在是有越权之嫌。而且《合同法》第54条第3款还规定: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3、合同在撤销前应为有效。与 合同解除 不同,《合同法》第96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主张 解除合同 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 合同的效力 。法律、行政 法规 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二、哪些情形下合同可撤销 1、重大误解。即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品种、质量、规格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的损失的。 2、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而订立的明显对自己有重大不利的合同。它对利益受损方而言,并非自愿接受。其主要特征在于一方利用对方缺乏经验和紧迫而乘人之危。合同的公平与否,还应当以当事人之间的物质利益是否均衡加以判定,只有将主客观要件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认定显失公平问题。 3、乘人之危。是指当事人一方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强迫对方接受明显不公平的条件,并做出违背其真意的意思表示。 4、欺诈、胁迫。即一方当事人采用欺骗或实施不法行为给对方造成危难等手段,使对方做出违背真意的意思表示。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如果合同满足以上的条件,那么是可以依法予以撤销合同的,所以就不再具备法律效力了,合同的签订是要双方协商一致,平等自愿的,不能存在强迫,欺诈等行为,如果有非法行为的那么可以依法撤销合同。

签订了可撤销合同怎么处理

如果已经因欺诈、胁迫等原因与他人签订了违背自己真实意思的合同,可以有以下两种选择:1、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或变更该合同。2、不行使撤销权,照常履行合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经济合同签订后,如果一方想解除合同,是否可以解除?如果解除应具备什么条件?

可以解除。经济合同解除应具备以下条件:1、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同意并且不因此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2、由于不可抗力致使经济合同的全部义务不能履行;3、由于另一方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没有履行合同。

法律分析

经济合同依法成立后,对双方当事人产生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只有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当事人方可变更和解除经济合同。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允许变更或解除经济合同:1.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同意,并且不因此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有的合同,是当事人在一定的条件下,为了追求某种经济利益而订立的,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使得这种利益不能实现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变更或解除合同,但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变更或解除合同必须贯彻协商一致的原则,经济合同当事人任何一方欲变更或解除经济合同,必须征得对方的同意,在双方取得一致意见前,原经济合同仍然有效,应继续履行。2.由于不可抗力致使经济合同的全部义务不能履行。不可抗力是经济合同当事人无法抗拒的外来强制力,由于不可抗力的出现,致使经济合同当事人不能履行合同规定的全部义务时,义务人可以通知另一方解除合同。在这种情况下,义务人应及时通知对方,并应采取积极的、有效的措施,力争避兔或减少损失,否则应对扩大的损失承担责任。3.由于另一方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没有履行合同。由于另一方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合同,会使遵守合同一方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所期望的经济利益受到影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通知另一方解除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经济合同纠纷应该怎么处理

经济合同纠纷应该怎么处理

经济合同纠纷应该怎么处理,很多情况下,合同即便是签订了也是很容易发生纠纷的,在产生经济合同纠纷的时候,当事人要能够尽快解决,避免带来各种的问题。那么经济合同纠纷应该怎么处理呢?

经济合同纠纷应该怎么处理1

一、遇到经济合同纠纷可以怎么处理

经济合同纠纷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和解。和解是指当事人因合同发生纠纷时可以再行协商,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就争议的事项达成一致,从而解决纠纷的方式。和解是当事人自由选择的在自愿原则下解决纠纷的方式,而不是合同纠纷解决的必经程序。

2、调解。调解是指在第三人的主持下,通过运用说服教育等方法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合同纠纷。主要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当事人发生合同纠纷,可以向纠纷当事人所在地或者纠纷发生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仲裁。仲裁是指发生合同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争议发生前或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仲裁机关进行裁决并解决纠纷的方式。仲裁具有“准司法”性质,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4、诉讼。诉讼是指合同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如果没有仲裁协议,任何一方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对合同纠纷依法予以处理。

这是解决合同纠纷的最常见方式。合同纠纷经人民法院审理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调解书必须履行,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119条的规定,经济合同纠纷当事人提起诉讼的,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符合上述条件的,原告(当事人)应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

二、经济合同纠纷属于什么案件

经济合同纠纷属于民事案件,经济合同纠纷是当事人双方在依法签订经济合同之后,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意见分歧或争议。经济合同一旦发生纠纷,当事人首先应及时协商解决,双方要本着相互谅解、实事求是的原则,寻求都能接受的自我解决办法。

如果双方当事人隶属于同一个主管部门,也可请求上级主管部门调解解决。如果通过协商调解不能解决争议或者当事人不愿意通过协商、调解解决的,那么当事人任何一方均可按照书面的仲裁协议,向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没有书面仲裁协议的,则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经济合同纠纷应该怎么处理2

怎样解决经济合同纠纷

1、经济合同纠纷,是指当事人双方对经济合同履行的情况和不履行的后果产生的争议。对履行的情况产生争议,一般是对经济合同是否已经履行或者是否已按经济合同约定履行产生分歧;

对不履行的后果产生争议,一般是对没有履行经济合同或没有完全履行经济合同的责任,应当由哪一方承担和承担多少产生分歧。经济合同在履行过程申,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纠纷是难免的,因此,选择适当的解决方式,及时解决合向纠纷,对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损失的扩大具有重要意义。

2、解决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3、具体要依据案情具体分析采取何种方式解决更为妥善。

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437条的规定,解决合同纠纷共有4种方式。一是用协商的方式.自行解决,这是最好的方式;二是用调解的方式,由有关部门帮助解决;三 是用仲裁的方式由仲裁机关解决;四是用诉讼的方式,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寻求纠纷的解决。

经济合同纠纷应该怎么处理3

当出现合同纠纷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437条的规定,解决合同纠纷共有4种方式。一是用协商的方式.自行解决,这是最好的方式;二是用调解的方式,由有关部门帮助解决;三是用仲裁的方式由仲裁机关解决;四是用诉讼的方式,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寻求纠纷的解决。为了帮助读者了解这4种方式,我们分别作详细介绍。

一、协商

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合同纠纷,是指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合同的约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达成和解协议,自行解决合同纠纷的一种方式。合同签订之后.在履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纠纷,有了纠纷怎么办?

应当从有利于维护团结、有利于合同履行的角度出发,怀着互让、互谅的态度,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协商求得纠纷的解决。对于合同纠纷,尽管可以用仲裁、诉讼等方法解决。

但由于这样解决不仅费时、费力、费钱财,而且也不利于团结,不利于以后的合作与往来。用协商的方式解决,程序简便.及时迅速,有利于减轻仲裁和审判机关的压力,节省仲裁、诉讼费用,有效地防止经济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有利于增强纠纷当事人之间的友谊,有利于贡固和加强双方的协作关系,扩大往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由于这种处理方法好,在涉外经济合同纠纷的处理中,也相当盛行。

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自行协商解决纠纷.应当遵守以下原则:一是平等自愿原则.不允许任何一方以行政命令手段,强迫对方进行协商,更不能以断绝供应、终止协作等手段相威胁,迫使对方达成只有对方尽义务,没有自己负责任的“霸王协议”.二是合法原则。

即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其内容要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不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否则.当事人之间为解决纠纷达成的协议无效。

发生合同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在自行协商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分清责任是非。协商解决纠纷的基础是分清责任是非.当事人双方不能一味地推卸责任,否则,不利于纠纷的解决。因为,如果双方都以为自己有理,责任在对方.则难以做到互相谅解和达成协议.

第二,态度端正,坚持原则。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既互相谅解,以诚相待、勇于承担各自的责任,又不能一味地迁就对方,进行无原则的和解。尤其是对在纠纷中发现的投机倒把,【行】贿受贿,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要进行揭发。

对于违约责任的处理.只要合同中约定的违约责任条款是合法的`,就应当追究违约责任,过错方应主动承担违约责任,受害方也应当积极向过错方追究违约责任,决不以协作为名.

假公济私,慷国家之慨而中饱私囊。第三,及时解决。如果当事人双方在协商过程中出现僵局,争议迟迟得不到解决时,就不应该继续坚持协商解决的办法,否则会使合同纠纷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一方当事人有故意的不法侵害行为时,更应当及时采取其他方法解决。

二、调解

合同纠纷的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在第三者(即调解的人)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由第三者对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明劝导,促使他们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调解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调解是在第三方的主持下进行的,这与双方自行和解有着明显的不同;

第二,主持调解的第三方在调解中只是说服劝导双方当事人

互相谅解.达成调解协议而不是作出裁决,这表明调解和仲裁不同;

第三,调解是依据事实和法律、政策,进行合法调解,而不是不分是非,不顾法律与政策在“和稀泥”。

发生合同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在通过第三方主持调解解决纠纷时,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第一,自愿原则。自愿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纠纷发生后.是否采用调解的方式解决,完全依靠当事人的自愿。调解不同于审判,如果纠纷当事人双方根本不愿用调解方式解决纠纷,那么就不能进行调解。

二是指调解协议必须是双方当事人自达成。调解人在调解过程中要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相关系人的意见,在查明事实清是非的基础上,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耐心劝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双方当事人互相谅解,达成协议。调解人既不能代替当事人达成协议,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当事人。

如果当事人对协议的内容有意见,则协议不能成立.调解无效。

第二,合法原则。根据合法原则的要求,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内容不得同法律和政策相违背,凡是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办;法律、法规没有明文规定,应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参照合同规定和条款进行处理。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合同纠纷的调解,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

1、行政调解行政调解,是指根据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申请,当事人双方在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主持下,通过说服教育,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

对于企业单位来说,有关行政领导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是下达国家计划并监督其执行的上级领导机关,它们一般比较熟悉本系统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技术业务等情况.

更容易在符合国家法律、政策或计划的要求下,具体运用说服教育的方法.说服当事人互相谅解,达成协议;如果当事人属于同一业务主管部门,则解决纠纷是该业管主务部门的一项职责,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双方也容易达成协议;

如果当事人双方分属不同的企业主管部门,则可由双方的业务主管部门共同出面进行调解。例如,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规定,国家根据需要,有权向企业下达指令性计划。

企业执行计划,有权要求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下,与需方企业签订合同,或者根据国家规定,要求与政府指定的单位签订国家订货合同。

对于这种因执行计划而发生的合同纠纷,由业务主管部门出面调解,说明计划的变更情况等,对方当事人能够比较容易接受,也比较容易达成调解协议。同时应当注意合同纠纷经业务主管部门调解的,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的.要采用书而形式写成调解书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

2、仲裁调解仲裁解决,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发生纠纷时,依照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先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在仲裁机构主持下,根据自愿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达成解决合同纠纷的协议。

根据我国仲裁法>的有关规定,由仲裁机构主持调解形成的调解协议书、与仲裁机构所作的仲裁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生效后具有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如果不执行,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对方执行.对方拒不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依照生效的调解协议书强制其执行。

3、法院调解法院调解,又称为诉讼中的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平等协商,达成协议,经人民法院认可后,终结诉讼程序的活动。

合同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之后,在审理中,法院首先要进行调解。用调解的方式解决合同纠纷,是人民法院处理合同纠纷的重要方法。

在人民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人民法院据此制作的调解书,与判决具有同等效力。调解书只要送达双方当事人,便产生法律效力,双方都必须执行,如不执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中请,要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进行调解也必须坚持自愿、合法的原则,调解达不成协议或调解无效的,应当及时判决,不应久调不决。

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hlawzx.com/laws/2075.html
相关推荐

王熙 律师

主任律师

立即咨询
Lomu
用我千方百计,解你千头万绪。

文章

522

收藏

372

人气

1941

粉丝

347

/马上开始/7月25日18:00,婚姻家事专题讲座线上开展!婚前买房,离婚时如何分割?如何争取子女抚养权?如何化解情感危机?如何进行财富规划?主任律师帮您解决婚姻家事各类难题!

王熙 律师

2023/7/25 18:00:39

立即咨询

4.20接案,经过案件研讨、汇总整理材料、与当事人沟通案情,4.21出具当事人认可的诉讼文书,4.25日当事人提交立案材料,4.26即立案成功。这就是天用速度[加油]

王熙 律师

2022/9/5 10:18:28

立即咨询

高龄老太发生车祸,律师据理力争,最终以54万成功调解!诉讼费全部由被告承担!

王熙 律师

2023/6/30 13:59:41

立即咨询

月末最后一天的深夜,律师团队全力以赴的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奋斗的3月已过去,4月我们继续奔走在解决问题的路上🏃🏃

王熙 律师

2023/4/3 11:45:07

立即咨询

恋爱期间男方一直向女方各种理由借款,分手后男方否认借款事实并失联,直到开庭男方还在绞尽脑汁的狡辩,经过多轮磋商男方终于认清了现实并放低姿态来和解👍🏻 每段感情都值得被尊重🥳 每个人的利益都值得被保护🥳

王熙 律师

2023/4/27 16:38:20

立即咨询

调解离婚,获得了孩子的抚养权👏应当从喜欢中得到力量和快乐,而不是花光了力量和快乐去喜欢

王熙 律师

2023/9/27 11:50:11

立即咨询

技术驱动法律,互联网+门店 “云律所”模式

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咨询我的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