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后能否确认合同无效
法律分析:不能。一般而言,合同解除后,合同关系消灭,不存在确认的合同,也无从确定合同是否有效;相反,确认合同无效,即当事人对合同效力怀疑,如果确认合同是无效的,那么其本身不产生法律效力,也不存在解除问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解除后不影响合同中的什么效力
合同解除后,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以下条款仍然有效:
1.有关结算和清理的条款。
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2.违约条款。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3.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
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零七条,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七条,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合同解除能否确认无效
法律分析:不能。因为合同解除和合同无效是两个概念,合同解除不代表合同无效,合同解除时约定的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条款还是有效的。即合同解除时,根据原合同约定,有义务要履行的合同内容,还是要履行完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七条 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力是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力如下:
1、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2、合同解除时,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者外,债权人可请求损害赔偿的范围,不仅包括债务人不履行的损害赔偿,而且还包括因合同解除而产生的损害赔偿。
合同撤销需要哪些条件
合同撤销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1、合同是否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2、合同是因被欺诈而订立的;
3、合同是因被胁迫而订立的;
4、是乘人之危而订立的显失公平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合同的解除程序有;协商解除的程序,当事人协商一致,订立解除协议;约定解除的程序,法定解除事由成就,当事人提出解除主张,协议解除;起诉解除的程序,当事人提价起诉状、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执行生效裁判等。
综上所述,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当事人终止履行;当事人可以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合同因违约解除的,不影响违约责任的承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第五百七十八条
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已实际履行时合同是否生效
法律分析:只要是双方(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真实的意愿表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就是有效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合同解除后哪些条款仍具有法律效力
一、合同解除后哪些条款仍具有法律效力
1、合同解除后以下条款仍具有法律效力
(1)合同解除后合同尚未结算清理完毕,合同中约定的结算清理条款仍然有效。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2)争议解决条款效力单独生效。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七条
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二、合同一般具有哪些条款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1、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2、标的;经济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3、数量;对现实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表达方式;
4、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物理属性,是物质的惯性大小的量度,是一个正的标量;
5、价款或者报酬;
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7、违约责任;
8、解决争议的方法。
合同解除后不影响合同效力
法律主观:
合同解除后,已经履行的部分仍然有效,但要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未履行的部分,就终止履行。而合同无效是指,合同自始无效,不对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合同解除需要法院确认吗
法律主观:
法律并未对解除合同通知的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由人民法院送达对方,通过人民法院送达起诉状副本的效力等同于甚至优于当事人自行送达解除合同的通知。只要记载法院解除合同的通知由人民法院送达对方,则合同解除即发生效力。,我国的合同解除是否有溯及力,法律尚无明确而系统的规定,我国的通说认为无溯及力。其实,在协议解除情况下,有无溯及力原则上应取决于当事人的约定,无约定时由法院或仲裁机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因客观原因造成合同不能履行而解除合同,原则上可无溯及力。违约解除,有无溯及力应具体分析。,确定违约解除有无溯及力,至少应遵循以下原则:其一,必须与违约解除的立法目的相符。这种解除的立法目的,是尽可能周到地保护守约方的合法权益,制裁违约方,有利于取得最佳的宏观经济利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二,满足被解除合同的性质与种类的要求,合同的解除是指在合同依法成立后而尚未全部履行前,当事人基于协商,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二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一种法律行为。,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的,是其对合同利益的自由处分行为,不涉及请求权的行使,因而无诉讼时效适用之余地;而当事人依约定或法定事由,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的。,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五条
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
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
当事人一方未通知对方,直接以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张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该主张的,合同自起诉状副本或者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对方时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