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前后条款有矛盾怎么办
首先看合同的整体意思,根据签订合同的目的,公平的去理解,争取达成一致的理解;如果理解上不能达成一致,那么如果是格式合同按照不利于出具格式合同的一方的解释进行理解;如果不是格式合同双方尽量协商看能否达成补充协议,如果无法达成,只能诉讼或者仲裁!
一、合同条款前后矛盾怎么办
合同本身前后矛盾的合同条款,其效力如查确定的问题,应按如下层级程序来处理:
一是首先看合同的整体意思,根据签订合同的目的,公平的去理解,争取达成一致的理解;
二是如果理解上不能达成一致,那么如果是格式合同按照不利于出具格式合同的一方的解释进行理解。
三是如果不是格式合同双方尽量协商看能否达成补充协议,如果无法达成,只能诉讼或者仲裁!
二、前后矛盾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
(《合同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
有效。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目的予以解释。
当合同条款出现前后矛盾时,当事人应当按照上述法律规定协商处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由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
第四百六十六条 【合同条款的解释】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有的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时候,鉴于双方都并非专业的人士,往往合同内容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需要区分不同的情况,才能看造成的影响有多大。严重的时候,可能会直接导致订立的合同无效,影响到双方利益。因而,也建议当事人订立合同,保险起见还是委托专业的律师来帮助起草。
签订的劳动合同与公司后来制定的规章制度冲突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劳动者请求优先适用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也就是说,当劳动合同与规章制度发生冲突时,法律赋予了劳动者优先选择的权利。如果劳动者选择适用对其更为有利的劳动合同,则按照《司法解释二》的规定应优先适用劳动合同,反之亦然。
这主要是用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利用其用工管理权所制定的单方规定,而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则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达成的合意,为了防止用人单位借其强势地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尊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真实意思,应当优先适用双方之间的合同约定。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劳动者请求优先适用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合同条款冲突处理原则
【法律分析】
一份合同就某事项两款条款相矛盾的,可视为约定不明,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首先,合同条款有冲突时要先确定是那种情况下的合同条款冲突问题,然后才能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而不是盲目的进行处理,这样只会让问题变得异常混乱和不易处理。其次,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下的合同条款冲突情况,要看是表述上的冲突还是条款明确但约定不同的冲突。如果是表述上的冲突,则要根据合同上下文的意思,将表述的不清的地方经过双方协商一致改正过来,加盖印章使之生效。再次,在第一种合同条款冲突的情况下,如果是因为在合同条款的约定中出现了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约定的情况时,则需要双方协商一致将不同的约定改为一种确定的约定,删除多余的约定内容。最后,如果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解决争议,而仲裁协议的约定有瑕疵或者无效的话,可以通过诉讼方式来解决争议或者解决合同冲突条款的约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一十条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公司要求签署劳动合同,但合同与国家劳动合同内容及法律有冲突。我又不想失去现在的工作,怎么办?请支支
劳动合同中,与法律相冲突的条款无效,即使有约定,也不受法律保护。你可以向公司提出相应条款不合法,要求修改。如果未能与公司达成一致,又不想失去相应的工作,也可先签订相应的合同,之后再向公司提出相应条款不合法,要求按法律规定执行。
在劳动合同约定不合法的情况下,可以要求按法律规定办;但如果相应约定并不违反法律,劳资双方即应严格履行相应的合同约定。
合同条款与法律条款冲突以什么为准
如果是合同条款与强制性法律规定发生冲突,应以法律为准。
法律分析
法律是签合同的根本保障,任何民事行为都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同时法律也是为合同服务的,可以保证签约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如果所签合同与强制性法律规定发生冲突,应以法律为准。合同生效具体条件:1、合同订立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所谓订约主体是指实际订立合同的人,既可以是未来的合同当事人,也可以是合同当事人的代理人,订约主体与合同主体是不同的,合同主体是合同关系的当事人,是实际享受合同权利并承担合同义务的人。2、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必须是“依法”进行的。所谓“依法”签订合同,是指订立合同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由于合同约定的是当事人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权利和义务是依照法律规定所享有和承担的,所以订立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如果当事人订立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法律就不予承认和保护,这样,当事人达成协议的目的就不能实现,订立合同也就失去了意义。3、当事人必须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协商一致。即合同必须是经过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所谓协商一致,就是指经过谈判、讨价还价后达成的相同的、没有分歧的看法。4、合同的成立应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法。要约承诺是合同成立的基本规则,也是合同成立必须经过的两个阶段。如果合同没有经过承诺,而只是停留在要约阶段,则合同未成立。合同是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交涉开始,由合同要约和对彼此的承诺达成一致而成立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