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可撤回承诺
承诺在还未到达要约人的情况下可撤回。受要约人可以撤回承诺,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承诺同时到达相对人。承诺已达到要约人的,无法撤回合同成立并生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一条
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
第四百八十五条
承诺可以撤回。承诺的撤回适用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
承诺在那些情况下可撤回
法律分析:撤回的通知必须在承诺生效之前到达要约人,或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撤回才能生效。如果承诺通知已经生效,合同已经成立,则受要约人当然不能再撒回承诺。根据到达主义,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后可以将其撤回,只要撤回的通知早于或者同时与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八十五条 承诺可以撤回。承诺的撤回适用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
承诺在哪些情况下可撤回?
承诺在下列情况下可撤回:承诺还未到达要约人,而撤回的通知能在承诺的通知之前到达要约人的;或者撤回的通知能与承诺一同到达要约人的。如果承诺已经到达要约人,则不能撤回。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一条
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
第四百八十五条
承诺可以撤回。承诺的撤回适用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承诺生效、撤回的条件以及承诺超期/延误的规定?
承诺生效的条件通常是双方达成一致并签署正式的协议或合同。撤回承诺的条件可能包括双方协商一致、一方违约或出现不可抗力等情况。对于承诺超期或延误,通常会规定违约方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等。具体规定可以在协议或合同中明确约定。
承诺可以撤回和撤销
法律主观:
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 要约 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 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该承诺有效。
法律客观:
《 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五条6868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承诺可不可以撤回
法律主观:
承诺的撤回,是指受 要约 人将已经发出的承诺,在到达要约人之前宣告取消。《国际货物 销售合同 公约》第22条规定:承诺可以撤回,如果撤回通知于原承诺生效之前或同时送达要约人。因此,承诺的撤回必须是在原承诺生效前或同时送达要约人,才可撤回(也就是说,追回承诺通知应同时,或先于承诺到达)。 《 合同法 》第27条规定,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按照此规定,承诺撤回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撤回承诺的通知必须先于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如果撤回承诺的通知迟于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承诺仍然有效。 它是《合同法》规定的承诺消灭的唯一原因。 所以我们从以上全文清楚的了解到,“承诺撤回”的大致意思与微信中的“消息撤回”差不多,这样便于大家理解,微信的限制时间是两分钟,而承诺的限制点即为被承诺方知道之前,即在双方达成约定之前。面对约定,是需要双方的协同与合作的。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一条 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八十五条 承诺可以撤回。承诺的撤回适用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
承诺书什么情况下可以撤回
法律分析:承诺书满足下列情况下可以撤回:1、撤回的承诺书应以通知的形式由承诺人向要约人发出,撤回通知应明确表示撤回承诺、不愿成立合同的意思;2、撤回承诺的通知必须先于承诺的通知到达要约人,或者与承诺的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八十五条 承诺可以撤回。承诺的撤回适用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
第一百四十一条 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