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员工有权不签竞业协议吗

一、员工有权不签竞业协议吗

1、员工有权不签竞业协议。如果员工并非是单位的高级技术或者管理人员,没有接触到单位的机密信息,可以拒绝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如果属于上述员工中的一种,那么单位与其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原则上是应当签署的,若其不签署,可能面临着无法顺利订立劳动合同等后果。当然,如果双方协商一致,后期也是可以解除竞业限制条款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二、竞业协议有约束力吗

合法协商一致的竞业协议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而如果协议内容没有法律关于无效合同规定的,竞业协议就有约束力,但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竞业限制补偿,否则劳动者可以主张协议无效。而且还应该注意的是,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竞业限制补偿,否则劳动者可以主张协议无效。

竞业禁止协议无效都有哪些情形

众所周知,当公司的一些高管或者掌握其秘密的人员离职时,公司往往会与其签订竞业禁止协议,防止其泄露公司的秘密,但是竞业禁止协议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是有效的,在有些情况下它是无效的。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解竞业禁止协议无效的情形,供大家阅读。

竞业禁止协议无效都有哪些情形

一、竞业禁止协议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1、协议主体错误;

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企业一方,应是拥有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即必须要有商业秘密的存在,这是实行竞业禁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并且协议的另一方必须是符合竞业禁止适用条件的人员,如果不满足协议签订的主体条件很可能导致协议无效。

2、超过竞业禁止的期限;

《劳动法》第24条规定,竞业禁止协议的禁止期限不得超过两年。也就是说,如果双方在协议中约定的期限超过两年,则超出部分应当认定为无效。

3、不给劳动者补偿;

用人单位让劳动者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就必须给予劳动者相应的补偿。如果该竞业禁止协议未约定补偿数额或者给付标准,允许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此事项协商,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给付补偿金,则该协议不对劳动者产生效力。

二、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应该注意什么

1、明确竞业限制约定的范围;

竞业禁止的范围应当是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如果超过了这个法定的范围,那对员工来讲,失去约束力;还有就是同类产品、同类业务要进行尽量详细的约定,有的企业约定很笼统,比如约定同行业等等。那么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国家制定此条款的目的是为了制止不正当竞争,竞业限制的是与本企业有竞争关系的企业,这事根本。比如一房地产销售代理公司员工,你针对的是自己培训的员工跑到与自己业务竞争的其它房地产代理公司去,不能笼统的约定竞业限制的范围是房地产行业,那么地产开发公司、建筑公司、设计公司等难道员工就不能去了吗?

2、竞业限制的期限;

竞业禁止的期限法律规定的最高年限是2年,但可以约定低于2年。限制的起始时间一般推定为从离职之日起计算。

3、生效的条件;

根据《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竞业限制生效必须支付竞业限制金,不支付的话,根据司法实践,基本认定为竞业限制条款不生效。

竞业协议有约束力吗

1.竞业禁止协议有约束力吗?

1.竞业禁止协议通常具有约束力。如果协议中没有无效合同的法律,竞业限制协议将具有约束力。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否则劳动者可以主张该协议无效。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保密事项。

对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约定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每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

竞业禁止人员仅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区域和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同类产品或者从事同类业务,或者自主创业生产、经营同类产品或者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不得超过两年。

竞业协议有约束力吗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竞业限制补偿,否则劳动者可以主张协议无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它是用人单位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技术保密协议中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如果说自己自愿和用人单位签订竞业协议的话,那么肯定是对于自己有约束力的,而且劳动者可以获得金业限制的补偿,如果公司没有给自己补偿的话,这个主张协议没有法律效力,竞业协议签订之后,也就意味着自己不可以从事该公司类型的业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重要内容,根据本法第二十三条、二十四条的规定,它是用人单位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技术保密协议中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二十三条 【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范围和期限】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竞业协议有约束力吗

法律分析: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竞业限制补偿,否则劳动者可以主张协议无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单位签订的竞业协议有没有法律效力

协议本身不符合法律关于无效合同的规定就有效力

竞业禁止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合同和保密协议禁止劳动者在本单位任职期间同时兼职于与其所在单位有业务竞争的单位,或禁止他们在原单位离职后一段时间内从业于与原单位有业务竞争的单位,包括劳动者自行创建的与原单位业务范围相同的企业。

竞业禁止又称竞业避止,是对与特定的经营内容有关的特定人的某些行为予以禁止的一种制度。竞业禁止的限制对象负有不从事特定竞业行为的义务,这种义务的产生原因有二:

一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如公司法对董事、经理等的竞业禁止义务所作的规定;

二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约定,此类协议通常用于保护雇主的商业秘密。

试用期签了商业保密和竞业限制协议有法律效应吗?

有约束力。关于竞业限制适用于劳动合同期限内的约定与《劳动合同法》第23条并不冲突。《劳动合同法》只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的竞业限制期限内的经济补偿,但其并未对劳动合同期限内是否可以约定竞业限制作出明确规定。根据法无禁止即为自由的原则,应尊重当事人在竞业限制上的意思自治。第二,公司法规定有保密义务的仅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范围过窄。当用人单位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劳动者约定保密义务时,如果不规定在职期间的竞业限制,则难免出现劳动者通过建立双重劳动关系泄露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行为;第三,约定在职期间的竞业限制,有利于约束劳动者遵守保密义务。由于现行劳动立法并不禁止双重劳动关系,故即便用人单位事后发现劳动者的兼职行为可能泄露单位商业秘密而解除其劳动合同,但仍不能避免损失的发生。根据《劳动合同法》第90条规定,劳动者违反保密义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该赔偿责任可主张具体金额,则往往在司法实务中面临举证困难的风险。而通过竞业限制约定,事先约定违约金数额,则可有效缓解该举证困难。

望采纳,谢谢!

与公司签订的竞业限制都有哪些条款?有限制的有效期吗?

很多企业,尤其是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会与接触过此类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规定一旦与我公司解除劳动关系,2年内不得从事本行业工作。这个协议有法律效力吗?让我们来看看:事实上,这份竞业禁止协议完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用人单位为了防止泄露公司秘密,与负责用人单位保守业务的劳动者签订的。协议。离职后2年内不允许从事本行业工作。了解竞业禁止条款

主要在劳动合同中签订,知识产权归属协议或技术保密协议,竞业限制条款在《劳动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中有规定。

也就是说,竞业限制的签订主要是指接触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以及对用人单位经营管理有重大影响的劳动者。一旦离职,参加同行的工作,会给用人单位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于是这个协议就出现了。规定离职后不得在生产类似产品、经营类似业务或者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工作,也不得生产类似产品或者经营与原单位竞争的类似业务。期限一般由双方提前约定,但不得超过两年。竞业限制在劳动合同终止后生效。

竞业限制条款是否只规定了劳动者的义务?事实上,义务和权利总是伴随着的。劳动者有回避同行业的义务,也享有用人单位的赔偿权利。根据有关规定,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时,还应当约定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补偿金额不得低于员工离开用人单位前的年收入。员工一旦违反竞业限制协议,需向用人单位支付不超过用人单位已支付经济补偿金三倍的赔偿金。

但有些地方也有独立的规定,大多规定离职前补偿金额不得低于员工工资的50%,对于违反约定的员工也是如此。很多人担心过高的薪酬标准会拖垮企业,不利于良好的人才就业环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只有标准高了,用人单位才能慎重考虑哪些员工值得签订竞业限制,哪些员工不会给企业带来很大影响。离职后2年内不允许从事本行业工作。了解竞业禁止条款

如果签了竞业限制条款,每年的赔偿金额只有几百元,那么这都是白费,没有人会太在意这些限制,所以商业秘密的保护只会变得更便宜。因此,赔偿事项需要提前约定,包括赔偿标准和方式等。竞业限制条款一旦生效,用人单位需要自行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不主动支付的,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用人单位经劳动者请求仍不支付的,劳动者有权自行终止竞业限制条款,不再受此约束。离职后2年内不允许从事本行业工作。了解竞业禁止条款

事实上,这不仅在工人离职后,而且在他们就业期间都是如此。一旦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为他人从事同类型企业,获取非法所得,数额巨大的,就触犯了刑法,一定要慎重。毕竟这个企业的员工对自己企业的运营和技术了如指掌,跳槽后愿意从事这个行业或者相关行业。即使不是劳动者主观上想泄露秘密,也不能不利用自己以前的工作经验和在新企业的商业秘密。

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规定了竞业限制协议特别是对于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和岗位。在这方面,西方国家早于国内企业。我们要客观看待竞业限制协议这个问题。毕竟企业也是为了发展。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但是作为劳动者,在接受竞业限制协议,同时也要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比如期限不能超过2年,赔偿问题。

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hlawzx.com/laws/5054.html
相关推荐

王熙 律师

主任律师

立即咨询
Lomu
用我千方百计,解你千头万绪。

文章

699

收藏

164

人气

1941

粉丝

228

九月的锦旗☀☀👍

王熙 律师

2023/9/2 17:14:16

立即咨询

早❤

王熙 律师

2023/5/22 7:53:38

立即咨询

如何快速要帐直播广受客户好评,云律所邀约有需要的当事人前往门店观看直播,大家听得非常认真、特别认可🌹🌹美女主任颜值、专业双双在线🌼🌼 敬请期待11月25日,张嘉娱律师的如何快速要帐直播活动,不一样的美女主任,不一样的专业思路🌺🌺

王熙 律师

2022/11/29 20:41:05

立即咨询

第358期和解大讲堂,传授交通事故和解的方法和秘诀!为每位当事人评测伤残、出具专属和解方案!通过专业咨询解答,多位当事人当即办理委托!

王熙 律师

2023/4/24 19:13:48

立即咨询

这个春天,向上生长,向下扎根,早安!

王熙 律师

2023/4/17 8:03:53

立即咨询

成功要回11万欠款! 来自客户的肯定🥳 对方电话不接、微信不回,一封律师函让对方主动联系! 律师教你要账!今晚6点来直播间!

王熙 律师

2022/11/9 16:08:42

立即咨询

技术驱动法律,互联网+门店 “云律所”模式

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咨询我的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