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金与赔偿金的区别是什么
违约金 是指一方当事人由于过错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应当依照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支付给另一方一定数量的货币。 赔偿金 则是指 合同当事人 一方违反合同约定,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给予一定数量的货币进行赔偿。可见不同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约定是否给另一方造成损失,只要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条款,违约方就必须付给另一方违约金。而给付赔偿金的前提必须是一方违反合同约定,给另一方造成了实际损失。 《 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 法规 定解除或者 终止劳动合同 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违约金与经济补偿金的适用
法律主观:
经济补偿金的补偿情形一般情形有:合意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过失性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用工单位经济性裁员时的经济补偿金、单位存在拖欠工资及少付工资情况时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也有例外情形。而经济补偿金与违约金同时可能涉及的主要是过失性辞退导致的解除劳动合同情形,我认为:经济补偿金与违约金可以相互并存的,这是因为违约金是对劳动单位或个人进行的惩罚,而经济补偿金是单方面的用人单位的补偿,与违约金的本质区别;违约金是当事人在合同约定的一方违约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额。违约金的支付一般从双方约定。但由于约定的违约金具有预定的赔偿性质,当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或者低于违约金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或者增加,经济补偿金则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更改。明确约定违约金的案件。劳动合同是双方真实、自主意识表示,如果双方在劳动合同中已作出明确、合理的约定,则企业违法或者违约时应当按照劳动合同规定执行,支付劳动者违约金。但在实际处理中,一些法院可能会认为,经济补偿金性质属于法定的违约金,既然支持了法定违约金,就没有必要在判用人单位支付合同违约金了。这样对劳动者的保护是不利的。
法律客观: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经济补偿金是否是违约金?
不是。违约金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通过劳动合同、协议等约定,在一方违约时,应当向另一方承担一定金钱给付的违约责任。经济补偿金指在劳动合同依法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按照法定标准,一次性给予劳动者以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对劳动者经济上的补助。
什么是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与劳动合同的违约金和赔偿金有什么区别?
经济补偿金违约金赔偿金的区别主要是法律性质不同,构成要件不同,责任主体不同,责任计算也不一样。经济补偿金在性质上是具有劳动贡献补偿和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的,而赔偿金实际上是一种损害赔偿制度,违约金的性质是对合法契约的一种保护。法律性质不同。经济补偿金在性质上讲具有劳动贡献补偿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其产生是基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国家干预劳动关系的法律结果。赔偿金则是指企业或员工因违反合同约定或因自己的故意或过失,给对方造成实际损失即构成侵权行为时,承担给付对方一定数量的金钱的责任形式,也称为损害赔偿。违约金产生的基础是双方协议或合同的约定,因此没有约定就不会有违约金的产生,其在性质上是对合法契约的保护。构成要件不同。责任主体不同。经济补偿金是国家法律强制的结果,其目的在于保护弱势的员工,所以经济补偿金的责任主体为企业,具有单一性,仅是企业对员工承担的一种责任,对于员工一方来讲,不存在由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而违约金和赔偿金的责任主体是双方的,在违约金或赔偿金责任产生时,由企业或员工向相对方承担相应的责任。
拓展资料:由于经济补偿金是法定的,因此其构成要件主要是法律、法规;二是给对方造成了实际损失;三是责任方存在过失,包括故意和过失;四是这种过失与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违约金的构成要件则主要有两个:一是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的约定;二是违约金的约定不违反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85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违约金和补偿金有什么区别
违约金与经济补偿金有哪些区别
1.法律性质
经济补偿金在性质上讲具有劳动贡献补偿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其产生是基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国家干预劳动关系的法律结果。
违约金产生的基础则是双方协议或合同的约定,因此没有约定就不会有违约金的产生,其在性质上是对合法契约的保护。
2.构成要件
经济补偿金是法定的,因此其构成要件主要是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违约金的构成要件则主要有两个:一是双方在中有约定;二是违约金的约定不违反法律规定。
3.责任主体
经济补偿金是国家法律强制的结果,其目的在于保护弱势的员工,所以经济补偿金的责任主体为企业,具有单一性,仅是企业对员工承担的一种责任,对于员工一方来见,不存在由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违约金的责任主体是双方的,在违约金责任产生时,由企业或员工向对方承担相应的责任。
4.责任计算
违约金的计算依据和方式则主要是员工和企业之间的约定。
综上所述,大家都可以看出违约金与经济补偿金存在法律性质、构成要件、责任主体、责任计算等的区别,正确认识违约金与经济补偿金的区别,有利于减少在面临相关问题时的困扰,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上文内容还存在任何疑问或您正受违约金与经济补偿金的困扰,你可以致电律师进行相关咨询,专业律师将为您详细解答。
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其他问题#
#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律师#
违约金与赔偿金的区别
违约金是指一方当事人由于过错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应当依照合同的约定或由法律的规定,支付给另一方一定数量的货币。赔偿金是指 合同当事人 一方 违反合同约定 ,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给予一定数量货币进行赔偿。区别:不管合同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约定是否给另一方造成损失,只要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条款,违约方就必须给付另一方违约金;给付赔偿金的前提必须是一方违反合同约定,给另一方造成了实际损失。同时,如果违约方给另一方造成的损失超过违约金的,则还应给付赔偿金,补偿违约金之不足。就如1997年版《内销 商品房预售合同 》第十一条所称的“乙方的实际经济损失超过中方支付的违约金时,实际经济损失与违约金等额部分,由甲方据实赔偿”。一般来说,违约金的数额应当在 房地产转让 合同中约定。如未作约定,则依照《上海市房地产转让办法》:(1)因房地产预(出)售人的过错,未在约定的时间内交付房地产的,预(出)售人向购房人支付的违约金为已经收取的转让价款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存款利率计算所得利息的两倍;(2)因购房人的过错,末在约定的时间内支付转让价款的,购房人向房地产预(出)售人支付的违约金为逾期支付的转让价款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存款利率计算所得利息的两倍。
劳动法中的补偿金、赔偿金、违约金有什么区别?一定是劳动法里的!
1、补偿金是解除劳动合同后,在符合法定情形的情况下,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补偿。工作每满一年或半年以上补偿一个月的工资,半年一下补偿半个月工资。
2、赔偿金是劳动者或者单位因侵权行为、工伤或违法行为给予的赔偿。
3、违约金是单位对劳动者进行了专项培训并支付了费用,而劳动者没有服务满约定年限对单位的支付的违约金,或者泄露商业秘密或违反同行竞业限制期限对单位支付的违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