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金额变动导致已缴纳的税款增值税怎么办
1、确认合同金额变动,与合同方进行沟通和协商。
2、根据税务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变更,并按照规定提交相关申报文件和资料。
3、根据金额变动的具体情况和税务规定,向税务机关咨询退税或补缴程序,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合同金额与实际金额不一致怎么办
1、合同约定的金额和实际支付的金额不一致的,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解决。
2、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
3、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5、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条
【物权纠纷解决方式】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第二百三十四条 【物权确认请求权】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返还原物请求权】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
合同金额发生变化,印花税怎么缴纳?
印花税的税额计算以应纳税凭证所记载的金额、费用、收入额和凭证的件数为依据,比如购销合同就是按照合同上的金额来计算印花税,当合同金额发生变化后,印花税该如何缴纳?
合同金额发生变化,如何交印花税?
1、修改后增加了金额的,就增加部分补缴印花税。
2、修改后金额没有增加的,则无需补缴印花税。
3、修改后金额减少的,印花税是不会退回的。
4、合同取消或者未发生业务,印花税也是不能退回的。
例如购销双方签订一份机器采购合同,约定采购20台机器,每台10000元,那么印花税就是20*10000*0.3‰=60元,之后购货方想要增加购买10台,那么印花税要补缴纳10*10000*0.3‰=30元,如果购货方不想买那么多,合同改为只购买10台,多缴纳的印花税就无法退回。
如果遇到计税金额不确定的合同,怎么贴花?
有些合同在签订时没有确定的金额作为计税的依据,比如专利技术转让合同,其收入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取来确定的;还有财产租赁合同,没有说明具体租赁期限,只说明了租金标准。对这类计税金额不确定的合同,可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先按定额税率也就是按照五元贴花,以后结算时再按实际金额计税,补贴印花。
另外印花税的缴纳金额还要注意,如果计算缴纳的印花税是税额不足一角的,印花税不用缴纳。在一角以上的,其税额尾数按照四舍五入计算,就是不满五分的不计,满五分的按一角计算缴纳。
合同金额与实际金额不一致怎么办
法律分析:合同约定的金额和实际支付的金额不一致的,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解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条 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 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合同金额与实际金额不一致怎么办
法律主观:
合同和实际支付金额不一致的,可以要求对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债务,对方不履行的, 可以申请仲裁 或者 向法院起诉 要求其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等违约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 第一、二款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 不履行合同义务 或者 履行合同义务 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法律客观:
《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 第一、二款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