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协议签署后公司部分条款不履行是否可申请撤销合同?
离职协议签署后公司部分条款不履行是否可申请撤销合同?
一般不能。
撤销合同的前提有以下几个:
1、重大误解;
2、受到欺诈;
3、受到胁迫;
4、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的与其能力不符合的决定;
5、显失公平。
如果存在以上情形,可以申请撤销。
如果没有,那么一般来讲,合同是有效且生效了的,如果公司不履行条款,你可以申请解除合同,主张对方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等。
可以撤销合同部分条款吗?
根据《合同法》第32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的规定,签订了的合同就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合同中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而且影响到了其中一方的正常履行和重大利益,那么受到影响一方完全可以提出起诉,要求废除自相矛盾的部分,或者提出重新协商该部分的解决办法。
能否请求撤销部分合同条款
符合以下条件可以请求撤销部分合同条款: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_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__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__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__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是否可以撤销合同的某个条款
1、如果符合可撤销条件的条款属于合同主要条款,对合同权利义务产生严重影响的,那么向法院申请撤销该条款时,应当撤销整个合同。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撤销合同部分条款
法律分析:可以撤销部分条款。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只要双方协商一致,是可以变更,或增加、或补充、或删除合同内容的; 如果合同一方发现合同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利益,是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的。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不论合同是否已经履行,均可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七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可以撤销合同部分条款吗
可以。如果合同中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而且影响到了其中一方的正常履行和重大利益,那么受到影响一方完全可以提出起诉,要求废除自相矛盾的部分,或者提出重新协商该部分的解决办法 《 民法典 》第五百四十三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可以撤销合同部分条款吗
法律分析:可以撤销部分条款。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因重大误解而订立、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和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可以行使撤销权。
所谓重大误解,是指误解者作出意思表示时,对涉及合同法律效果的重要事项存在着认识上的显著缺陷,其后果是使误解者的利益受到较大的损失,或者达不到误解者订立合同的目的。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