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N+1的赔偿怎么算?

一、N+1赔偿怎么算

1、N+1赔偿,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给予员工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时间计算,N是指工作时间,+1是指多赔偿一个月。例如,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3年,赔偿标准是3+1,即赔偿4个月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具个的计算标准如下:

(1)、经济补偿金按员工在该公司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向员工支付一个月工资。

(2)、员工工作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要按一年的标准计算;

(3)、员工工作不满六个月的,向员工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4)、经济补偿金计算按员工应得工资,按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

(5)、员工月工资高于公司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要按员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经济补偿金。

(6)、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被裁员的赔偿金一般怎么算 n+1

被裁员的赔偿金一般怎么算 n+1

被裁员的赔偿金一般怎么算 n+1,被裁员的赔偿金是需要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来计算的,n就是经济赔偿金,提前三十天裁员就是1,以下分享被裁员的赔偿金一般怎么算 n+1。

被裁员的赔偿金一般怎么算 n+11

一、被裁员补偿n+1什么意思

裁员赔偿n+1指的是用人单位裁员的,需要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这个经济赔偿金就是n。而1指的就是用人单位需要提前三十天裁员,并支付一个月的工资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裁员补偿金怎么算的

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工资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六种形式。

但是,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人不属于工资范围:

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

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

3、按规定未列人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根据国家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不得无故克扣或拖欠员工工资。这里的“克扣”,是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扣减劳动者应得工资即在劳动者已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报酬、,不包括下列减发工资的情况:

1、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的;

2、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

3、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经职代会批准的厂规、厂纪中有明确规定的;

4、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相联系,经济效益下浮时,工资必须下浮的但支付给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5、因劳动者请事假等相应减发工资等。

三、公司裁员请问如何给补偿

公司裁员补偿标准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项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被裁员的赔偿金一般怎么算 n+12

一、经济补偿到底怎么计算?

首先,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补偿金其实只有“N”,即你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月工资*司龄。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以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也就是大家都在说的“2N”。至于“N+1”呢,在下文进行讲解。

公司裁员补偿2021标准(离职赔偿n+1怎么计算)

网图,侵权联系删除

二、那什么情况下被辞退才会有经济补偿金呢?

经济补偿金是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给付给无过错劳动者的一种补偿。所以当你被“炒鱿鱼”时,只要不存在法定的过错,又符合以下八种情形之一的,你就可以要求公司向你支付经济补偿:

1、公司首先提出解除合同的,而你也同意的,即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期满,你提出续签,公司不续签的;

3、你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

4、你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5、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公司与你协商后,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6、裁员:公司出现法定情形依法裁减人员的(注意必须是符合法定裁员程序的,不然公司就是违法辞退,应该向你支付补偿金双倍的赔偿金);

7、公司黄了:因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而终止劳动合同的;因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而终止劳动合司的;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注意:

符合以上第3、4、5三种情形之一的,公司未提前30天书面通知,就与你解除合同的,就需要向你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这个代通知金也就是大家常说的“N+1”中的“+1”,所以如果公司提前30天书面通知了,就无须支付代通知金了。

三、特别提示:

并不是只有“被炒鱿鱼”时才有补偿,如果用人单位出现法定过错的,你不仅可以“炒老板的鱿鱼”,还可以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给你。

当用人单位具有以下法定过错之一的,你便有权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其支付经济补偿:

1、拖欠工资: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2、未交社保: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费;

3、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4、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

5、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例如:规章制度未经合法程序生效);

6、强迫劳动: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

7、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例如:未经协商进行调岗或降低薪酬待遇);

8、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被裁员的赔偿金一般怎么算 n+13

按照3+1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实际工作年限计算的,不是要求连续工龄,也就是可以将前后工作的时间加起来,按3年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n+1补偿金怎么算

n+1赔偿的计算方法:经济补偿金=补偿时间×离职前的12个月的平均工资,平均工资=当月所有的应发工资数12个月的相加之和÷12。《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工资。

有以下三种情况时,单位未提前30日进行书面通知,就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则需要给员工支付N+1的经济补偿:

1、当出现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且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

劳动n+1赔偿怎么算?

根据中国的劳动法,劳动关系解除时,雇主违反法律规定导致劳动者受到损失的,劳动者有权要求雇主支付经济补偿,其中包括N+1赔偿。

"N+1"赔偿是指基础经济补偿金的一种计算方式。基础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公式为:员工在最后一个完整的就业年度的月平均工资×工龄(月数)×N,N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1至3倍之间。而"N+1"赔偿则是在计算基础经济补偿金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月的工资。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确定最后一个完整的就业年度:通常是指劳动关系解除前12个月的时间段。

计算月平均工资:将最后一个完整的就业年度的所有工资总和除以12,得到该员工的月平均工资。

计算工龄(月数):工龄即员工在该雇主工作的月数。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N的数值,通常为1至3之间的倍数。

计算基础经济补偿金:月平均工资 × 工龄(月数) × N。

加上一个月的工资作为"N+1"赔偿。

我提供的说法比较专业,不知道你是否可以理解

辞退n+1的赔偿怎么算

辞退n+1的赔偿是依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N来进行计算,1是无过失性辞退中规定的1个月工资。具体如下:

1、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每满一年,按照一个月的工资像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工作满六个月不满一年的,按照一年计算;

3、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

一、被辞退后不能拿到赔偿金的情形有以下:

1、在试用期间,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被单位辞退的;

2、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而被辞退的;

3、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单位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而被辞退的;

4、劳动者兼职,对本职工作有严重影响或经单位提出后拒不改正而被辞退的。

二、劳动合同解除不给赔偿金的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1、劳动者可以和用人单位进行协商;

2、协商没有效果的,劳动者可以申请调解、仲裁;

3、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情况,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N+1是依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结合劳动者的薪资水平来核算离职补偿的一种计算方式。若公司无合法理由辞退员工,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工资作为赔偿金。若员工主动提出离职,是没有经济补偿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六条 【经济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n+1赔偿怎么算?

结束劳动关系补偿金和赔偿金,根据结束劳动关系的理由进行核算支付

1、员工存在错误被辞退(劳动合同法39条),用人单位不支付费用

2、用人单位存在错误,员工提出结束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38条),用人单位支付N

3、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40条规定与员工结束劳动关系,支付N+1

4、用人单位违法与员工结束劳动关系,支付2N

所谓的“+1”,是员工上月度的工资

所谓的“N”,是员工的司龄×平均工资

司龄超过半年不满1年算1,不满半年算0.5,

平均工资是员工近12个月工资平均数(含考勤扣款),

如果员工的平均工资超过社平工资的3倍,则N为"司龄×3倍社平工资",且司龄不超过12。

赔偿n+1的工资怎么算

n+1赔偿算法如下:

N+1赔偿是指按照劳动者的工龄计算,再额外加上一个月工资的补偿标准。这里N是代表劳动者的工龄,即员工每满一年工龄给一个月工资的意思;这里的1代表额外再给一个工资。比如,劳动者五年零三个月工龄,N就代表五个半月工资;1代表额外加一个月工资,即六个半月工资赔偿标准。

一般标准补偿就是按照劳动者的工龄计算,每满一年工龄给一个月工资,属于正常补偿方式。如果用人单位无故或无理由辞退了员工,这就会被认定辞退不合法。按照劳动法规定,违法辞退员工,用人单位需要以双倍工资计算赔偿金。也就是单位辞退员工后,必须按照员工的工龄,每满一年给一个月工资补偿,之后再加一倍工资,就算双倍赔偿损失了。

N+1赔偿只限定三种情形

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公负伤,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单位也无法安排其他工作岗位而立即辞退员工,没有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告知劳动者的,用人单位必须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按照一般补偿标准补偿后,额外再支付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与员工签订解除补偿协议书了。

n+1补偿是怎么算出来的?

n+1赔偿的计算方式和举例如下:

1、赔偿年限规定为员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员工支付。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员工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企业裁员n+1赔偿,其中“n”指的是工作年限.企业参员之后,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1”就是指得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之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4、举个例子说,劳动者在单位工作已十年零三个月,企业裁员赔偿n+1,即:赔偿11个半月的工资。不满六个月工作年限,支付半个月的工资。超过六个月的,按一年计算。如果在单位工作十年零七个月,就赔偿赔偿11月工资,七个月算一年,也就是12个月的工资。

经济劳动法律依据: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

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n+1赔偿怎么算

N+1,是在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时,按劳动合同法规定,给予劳动者补偿的一种方式。N是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补偿1个月的工资,不满半年的,算半个月,半年以上的,算1个月。+1就是指无过失性辞退中规定的1个月工资。

n+1赔偿的计算方法:经济补偿金=补偿时间×离职前的12个月的平均工资,平均工资=当月所有的应发工资数12个月的相加之和÷12。

有以下三种情况时,单位未提前30日进行书面通知,就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则需要给员工支付N+1的经济补偿:

1、当出现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且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

离职补偿金赔偿标准n+1怎么计算

n是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1是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离职的时候n+1赔偿应该是按照一年一个月的经济补偿标准来进行确定的。

合同到期,公司应提前30天通知不续签,则按一年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标准;若未提前通知,则按n+1的标准。

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为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不扣除社保、公积金。

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金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

我国法律一般称作“经济补偿”,按照《劳动法》和《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相关规定,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应根据违反或解除合同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标准的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hlawzx.com/laws/5743.html
相关推荐

王熙 律师

主任律师

立即咨询
Lomu
用我千方百计,解你千头万绪。

文章

324

收藏

135

人气

1941

粉丝

54

经常被问到:做律师什么感受?做律师其实是拿到案子心里沉甸甸案子圆满结束心里美滋滋,在压力、受挫、成就中前行😇

王熙 律师

2023/7/24 10:44:56

立即咨询

国家社会安定公平靠正义感的律师默默付出💪

王熙 律师

2023/9/14 11:01:02

立即咨询

如果无法挽救失败的婚姻,那就好好维护自己的权益!在一场离婚纠纷中,律师帮助当事人获得经济补偿14万元、分割不合理大额支出获得230万元!

王熙 律师

2023/7/24 10:47:49

立即咨询

专业的天用律所,专业的团队,造就非凡的结果!

王熙 律师

2022/11/21 15:55:59

立即咨询

恋爱期间男方一直向女方各种理由借款,分手后男方否认借款事实并失联,直到开庭男方还在绞尽脑汁的狡辩,经过多轮磋商男方终于认清了现实并放低姿态来和解👍🏻 每段感情都值得被尊重🥳 每个人的利益都值得被保护🥳

王熙 律师

2023/4/28 11:49:27

立即咨询

偶遇同事美丽生日鲜花😄😄

王熙 律师

2023/8/1 12:12:25

立即咨询

如何确认双方存在借贷的关系? 在实践中确认双方存在借贷的关系,主要看是否符合民间借贷关系的构成要件。 一是借贷合意,即款项交付的原因必须是双方认可的借贷行为,这也是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成立的首要前提。如双方存在认识偏差或一方对借贷合意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查明的案件事实,按照基础法律关系审理。 二是款项交付,即双方应实际交付了合意中确定的金额,这是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成立的必要条件。如借款未实际交付或实际交付数额与借款凭证载明的不一致,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实际交付情况认定法律关系成立与否、利息如何计算。 司法实践中,对借款是否实际交付及交付数额的审查,已经得到了普遍的遵循。但对借贷合意的审查,因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且没有统一标准,导致部分案件中“经手人”“介绍人”对非基于借贷合意的款项交付承担偿还责任。 因此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 法院会综合审查借贷合意和款项交付,从而判断双方是否存在民间借贷关系。

王熙 律师

2022/11/24 17:20:21

立即咨询

技术驱动法律,互联网+门店 “云律所”模式

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咨询我的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