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附条件合同生效的条件

法律分析:附条件合同的生效条件如下:1、条件是当事人约定的、将来发生的、不确定的条件;2、合同附生效条件的,自条件成就时生效;3、如果当事人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八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第一百五十九条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附条件的合同满足什么要求

附条件合同所附条件要符合以下要求:

1、必须是尚未发生的客观不确定的事实。

2、必须是当事人任意选择的事实。

3、条件是当事人约定的,而不是法定的。

4、条件不得与合同的主要内容相矛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五条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附条件生效的合同

法律主观:

第一,条件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也就是说,条件不是现实存在的,而是属于尚未发生的客观不确定的事实,可能实现也可能不实现,条件具有不确定性。,第二,条件是由当事人设定而非法定的。,作为条件的事实必须是当事人自己选定的,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而不是由法律规定的条件。即它是合同中的任意条款而非法定条款。,第三,条件必须是合法的。,当事人不得以有损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事实或有损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作为合同的附条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附条件的民事行为,如果所附条件违反法律规定,应当认定民事行为无效。,第四,条件不得与合同的主要内容相矛盾。,违法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如双方当事人不能约定某人杀死某人作为合同生效的条件。,生效条件是指使合同的效力发生或者不发生的条件。,在此条件出现之前,也即本条所说的条件成就之前,合同的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当此条件出现后,即条件成就后,合同生效;当条件没有出现(或成就),合同也就不生效。,【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附条件,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特别规定一定的条件,以条件是否成就来决定合同效力的发生或消灭。,《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第一百五十九条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第一,延缓条件。延缓条件是指以其成就来决定合同效力发生的条件。合同成立之后,当事人不愿使它立即生效,待所附条件成就后合同才开始生效。故有延缓或停止合同生效的作用。,第二,解除条件。解除条件是指合同效力的终止决定于所附条件的成就。如所附解除条件成就时,原来的权利或义务即行解除,如所附条件不成就,则合同继续有效。,第三,肯定条件。肯定条件是指以发生某种客观事实为附条件的内容,故又称积极条件。它以一定事实(所附条件)的发生为条件成就,而以所附事实的不发生,则为条件不成就。,第四,否定条件。否定条件是指以不发生某种客观事实为其条件的内容,故又称消极条件。否定条件与肯定条件相反,它以一定事实的不发生为条件成就,而以该项事实的发生为条件不成就。,所谓附期限的合同,是指附有将来确定到来的期限作为合同的条款,并在该期限到来时合同的效力发生或者终止的合同。所附的期限就是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将来确定到来的某个时间。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的特征在很多方面与附条件合同中的条件是相同的。但是二者是不完全相同的。在附条件的合同中条件的成就与否是当事人不能预见的,条件可能成就(出现),也可能不成就(不出现),因此,条件是不确定的事实。但是在附期限的合同中,合同的当事人在合同中规定一定的期限,把期限的到来作为合同生效和失效的根据,但期限的到来是当事人所预知的,所以期限是确定的事实。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对于确定的事实只能在合同中附期限,而不能附条件。附期限合同中的附期限可分为生效期限和终止期限。生效期限又可称为始期,是指以其到来使合同发生效力的期限。该期限的作用是延缓合同效力的发生,其作用与附条件合同中的生效条件相当。合同在该期限到来之前,其效力处于停止状态,待期限到来时,合同的效力才发生。终止期限是指以其到来使合同效力消灭的期限。附终止期限合同中的终止期限与附条件合同中的附解除条件的作用相当,故其又称为解除期限。,附条件的合同把条件的发生作为合同效力的发生或终止的根据,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除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简述附条件的合同中的条件及其要件

附条件的合同中的“条件”,是指合同当事人所约定的、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用来限定合同效力的某种合法事实,这种条件既可以是事件,又可以是行为。

作为条件的事实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1)必须是将来的事实。

(2)必须是不确定的事实。

(3)必须是当事人约定的事实。

(4)必须是合法的事实。违法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

附期限的合同中的“期限”,是指当事人约定的作为合同生效或者终止的条件的时间。

附期限的合同中的期限,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1)期限是当事人约定的而不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

(2)期限是将来确定要到来的事实,其到来在时间上是明确可知的,例如当事人可以约定下雨的那天合同生效,这也是期限区别于条件的主要特点。

(3)作为期限的将来发生的事实必须是合法的。

附条件的合同的条件

法律主观:

附条件的合同的条件是指当事人约定以某一条件的成就与否来决定合同是否生效,所附条件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不确定事实,包括延缓条件、解除条件、肯定条件、否定条件。,《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对方刻意阻碍合同生效条件成就的一般处理的办法:视为条件已经成就。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附条件生效的合同,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九条,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九条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hlawzx.com/laws/6042.html
相关推荐

王熙 律师

主任律师

立即咨询
Lomu
用我千方百计,解你千头万绪。

文章

932

收藏

160

人气

1941

粉丝

445

有时候生活给你苦难是为了铺垫浪漫🌹

王熙 律师

2023/5/20 8:11:12

立即咨询

从优秀律师到口碑律师的升级,王牌律师对决中💫💫💫

王熙 律师

2023/9/18 12:32:09

立即咨询

刚刚庭审结束,收到客户发来由衷感谢“早遇到你们,我何至于现在这个地步”原来王总一审找了非专业工程律师,结果非常不理想,二审在即委托天用,代理律师拼劲全力做好充分的庭前准备,庭审中不断争取,期待本案有一个向好的结果。

王熙 律师

2023/9/5 19:29:21

立即咨询

建设工程案子一定要找擅长建设工程类案件的律师!!! 建设工程的案子和其他民事案子的区别很大。法庭上对证据的要求非常高,有个专业律师非常重要,律师能从法律角度,把眼前的具体案件与法律规范恰当地联系起来,通过法律推理提出具有客观和具备说服力的主张,并及时提交给法院。还能够根据具体案件对有利于自身委托人的角度和证据材料加以组织并以逻辑严密完整的样式来展开辩论,很大程度地关系到官司的胜算。

王熙 律师

2022/12/3 19:37:30

立即咨询

单位楼下的郁金香🌷

王熙 律师

2023/4/3 13:34:35

立即咨询

深夜放荣耀🌟

王熙 律师

2023/7/11 21:44:39

立即咨询

离婚后财产纠纷,在北京天用律师帮助下当事人获得50万元的经济补偿,同时法院支持了利息,当事人律师费由对方承担!一举三得!

王熙 律师

2023/5/12 20:22:47

立即咨询

技术驱动法律,互联网+门店 “云律所”模式

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咨询我的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