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根据我国《合同法》,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有(  )。

【答案】:A,B

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其合同的情形有:①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②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③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选项C、D、E,为无效合同的情形。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情形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情形如下: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中可变更撤销合同包括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可变更撤销合同如下:

1、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签订的合同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

2、一方实施欺诈行为签订的合同;

3、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

4、法定其他可撤销合同等。

什么情况下可变更合同

可变更合同的情况如下:

1、由合同性质和内容决定当事人一方可变更合同;

2、当事人双方经协商同意,并且不因此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3、由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的全部义务不能履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什么是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是指合同已经成立,因为存在法定事由,允许当事人申请变更或撤销全部合同或部分条款的合同。

【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可撤销的合同有以下几种类型: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3、因欺诈订立的合同;4、因胁迫订立的合同;5、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可变更合同有:1、由合同性质和内容决定当事人一方可变更合同;2、当事人双方经协商同意,并且不因此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3、由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的全部义务不能履行。合同是因重大误解订立的或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以及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我国可变更或可撤销的合同具体是指什么

法律分析:我国可变更或可撤销的合同具体是指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情形的合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hlawzx.com/laws/3681.html
相关推荐

王熙 律师

主任律师

立即咨询
Lomu
用我千方百计,解你千头万绪。

文章

921

收藏

526

人气

1941

粉丝

464

偶遇同事美丽生日鲜花😄😄

王熙 律师

2023/8/1 12:12:25

立即咨询

有心,每天都是母亲节。

王熙 律师

2023/5/14 19:14:35

立即咨询

如何确认双方存在借贷的关系? 在实践中确认双方存在借贷的关系,主要看是否符合民间借贷关系的构成要件。 一是借贷合意,即款项交付的原因必须是双方认可的借贷行为,这也是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成立的首要前提。如双方存在认识偏差或一方对借贷合意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查明的案件事实,按照基础法律关系审理。 二是款项交付,即双方应实际交付了合意中确定的金额,这是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成立的必要条件。如借款未实际交付或实际交付数额与借款凭证载明的不一致,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实际交付情况认定法律关系成立与否、利息如何计算。 司法实践中,对借款是否实际交付及交付数额的审查,已经得到了普遍的遵循。但对借贷合意的审查,因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且没有统一标准,导致部分案件中“经手人”“介绍人”对非基于借贷合意的款项交付承担偿还责任。 因此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 法院会综合审查借贷合意和款项交付,从而判断双方是否存在民间借贷关系。

王熙 律师

2022/11/24 17:20:21

立即咨询

齐心协力,完成月立案目标,保证我们的委托人案件在2022年末能够顺利走到法院,年后能够顺利开庭

王熙 律师

2022/12/2 17:42:27

立即咨询

一直致力于如何为当事人解决问题而努力奋斗! 多对一的团队办案:谈判专家➕律师➕专家顾问 用我千方百计,解您千愁万绪!

王熙 律师

2022/12/8 16:57:31

立即咨询

各地云律所委托案件

王熙 律师

2022/11/23 15:31:48

立即咨询

一封律师函回函, 就逼出对方集团副总出面谈和, 什么是大所风范? 一份文书也堪称经典

王熙 律师

2022/12/1 15:11:19

立即咨询

技术驱动法律,互联网+门店 “云律所”模式

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咨询我的法律顾问